2025年2月17日,北京报道——随着2025年1月1日新修订的反洗钱法正式施行,保险机构的反洗钱监管进入全面升级阶段。尽管保险洗钱并非主流方式,但一些特殊保险产品如地下保单、长期寿险、外汇保单等,却成为了洗钱分子的“暗箱”。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有4家寿险机构、8名责任人因反洗钱义务履行不到位被处罚,主要违规事由集中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和“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
近年来,保险业逐渐成为洗钱活动的高发领域。一方面,保险产品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为洗钱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部分保险机构在反洗钱方面的意识和措施仍需加强。例如,利用团体寿险、地下保单、长期寿险“长险短做”、离岸保单等方式进行洗钱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些手段不仅涉及大额资金的流动,还可能涉及跨境交易,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新修订的反洗钱法对金融机构,包括保险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公司需加强客户尽职调查、交易记录保存、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等制度建设,并大幅提高罚款上限。此外,保险公司还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合规意识,精准识别和防控高风险业务与客户。
具体而言,保险公司应强化产品洗钱风险评估,提高高风险客户尽职调查质效,加强可疑交易监测和报告,以提高反洗钱工作的有效性。例如,对于投资型保险产品、具有储蓄功能的保险产品、高现金价值产品、退保损失小的产品等,保险公司应特别关注其潜在的洗钱风险。
在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销售人员的管控,确保其在销售过程中严格遵守反洗钱规定;二是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与监管部门和公安部门合作,共同打击洗钱行为;三是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反洗钱能力,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异常交易行为。
然而,反洗钱工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持续的改进。保险公司应不断完善反洗钱制度,加强内部培训和外部合作,确保在新法下能够有效应对洗钱风险。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保险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其履行反洗钱义务。
尽管保险业在反洗钱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合规意识和利用科技手段,保险公司有望在新法下有效应对洗钱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