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缩表”不改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基调,专家解读未来政策走向

2025年02月14日 13:02:59  来源:中网资讯财经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央行总资产规模为44.1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6431亿元,引发市场对“缩表”影响的广泛关注。然而,专家普遍认为,这一变化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收紧,而是央行通过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逐步替代传统工具,以保持社会融资环境的宽松态势。

  据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分析,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合理的货币供应量和低位的政策利率水平,这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央行在2025年货币政策基调上延续了“适度宽松”的取向,强调通过降准降息等手段增强逆周期调节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缩表”并非简单的资产缩减,而是通过国债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等创新工具,优化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这种操作方式不仅减少了市场流动性压力,还避免了传统工具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例如,央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定向工具,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同时保持了市场利率的稳定。

  从历史经验来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非“大水漫灌”,而是注重精准施策。2025年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调整政策力度,以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专家指出,未来央行可能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运用降准降息等工具,进一步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

  在国际背景方面,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转向也为我国提供了参考。美国等国家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中逐步退出宽松政策,而我国则通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并支持国内经济回升。这种政策选择不仅体现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展现了其前瞻性。

  展望未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前瞻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央行将通过完善政策工具箱,增强逆周期调节效果,提振市场信心。同时,央行还将继续探索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尽管央行“缩表”引发了一定关注,但其背后反映的是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专家普遍认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继续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为全球金融市场注入更多稳定性。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