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新基建者:解锁创新支付的镁信健康

2021年03月09日 22:51:44  来源:中网资讯财经
 

  解决医疗服务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解决医疗支付的问题。在美国如此,在中国更是如此。2017年5月间,CFDA也就是国家食药监总局《关于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加快新药医疗器械上市审评审批的相关政策》的意见稿,引发了医药行业从业者的密切关注。CFDA敞开“绿色通道”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罕见病药物、创新药物和先进疗法,几乎是可以在国内“同步”上市。对于许多中国患者而言,这是个翘首以盼的“利好”。彼时,海外新药就如神仙打架一般纷纷上市,国内医药企业也迸发出空前的创新药浪潮,但在创新药物风起云涌的同时,支付的问题却成为了最大的痛点。即便靠绿通快速上了市,这些昂贵的新药也不太可能被医保所覆盖,传统商业保险亦是一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样子。供给繁荣并没有给市场带来太多可及性。那一年8月,镁信健康诞生了。“要解决中国患者的支付问题,真正从源头上降低患者的压力”,一个简单而朴素的念头,几个信念一致的搭档,开始琢磨“药+险”的各种可能性。以首创的“特药险”改变医疗与保险过往的链接方式,以创新支付解决老百姓看病“买不起单”的问题,就这样镁信健康开创了一番新事业。其核心平台“药康付”如今已覆盖了全中国34个省份、60万患者以及国内90%的DTP药房。2021年3月5日,镁信健康宣告完成10亿元人民币的B轮系列战略融资,镁信健康CEO张小栋身后的投资方包括蚂蚁科技集团、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创新工厂以及跟投的华兴新经济基金、北极光创投。

  

  镁信健康CEO张小栋

  这是镁信健康创立不到4年时间的第4轮融资。融资不是目的,而是支撑镁信健康围绕创新医疗支付实现核心业务布局,在健康险、药品福利、慢病管理、医疗服务等方面持续拓展的手段。毕竟,14亿人口的大市场,是无数个镁信健康可以纵马奔腾的理想国。

  壹|天下有医 支付有道

  “简单来说,我们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有一份医疗的保障。”镁信健康的创始团队为公司定下了愿景:“人人有保障,支付不用愁。”然而,这个看似朴素的愿景,实现起来却是困难重重。保险公司有保险公司的利益考量,药企有巨额的研发成本要摊销,患者里绝大部分都不是想要吃什么药就能买得起的人,这个奇怪的三角关系放在医疗系统里几乎是无解的,因为医疗机构无法同时兼顾成本、可及性和医疗质量。根据国家卫健委披露的数据,2019年全国卫生总费用约为6.52万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1.74万亿元,社会卫生支出2.93万亿元,而个人卫生支出达1.85万亿元,占比28.4%,人均卫生总费用4656.7元。医保“保基本”、商保“作补充”,看起来的确是足够覆盖个人医疗保障需求的。毕竟从宏观数据上,个人医疗卫生支出比例已经从新世纪初的60%左右,下降到了30%以下。目前,国内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费用定价并不构成多高的支付成本,即便是住院做手术大部分也由医保报销了,然而在遭遇肿瘤等自费比例较高的重大恶性疾病时,支付问题仍旧是压垮一个呼患者家庭的大山。举个现实的例子,2017年3月获批在国内上市的治疗肺癌的靶向药物泰瑞莎,每盒单价就高达5万元。这样的新药在没进医保之前,即便对于城市中产家庭而言,这都是异常沉重的负担。但进了医保就真的能解决问题吗?2018年10月,经过医保谈判后,泰瑞莎大幅降价至1.5万元每盒,并且成功纳入医保范围,根据不同地区的医保报销政策,报销比例在70%-40%,也就是说个人支付部分仍达4500-9000元每盒,仍然不低。问题还不止于此,泰瑞莎这样价格不菲的靶向药进入医保后,会大大增加各地医保基金的压力,也因此对于医保支付压力大的一些城市,患者还是很难从医院开得到这样高值的药。事实上,“用200个人的看病钱给1个人吃靶向药,公平吗?”这样的诘问,对于医保而言也是个相当大的考验,毕竟越来越多治疗肿瘤的靶向药开始进入医保,即便谈判后大幅降价,一些药物整个疗程使用下来,医保也需要为每名患者支付超过百万元的费用。泰瑞莎正是镁信健康针对解决高值药品支付问题的最初尝试,通过金融分期的方式,极大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短期现金支付压力。此后,镁信健康推出其核心产品“药康付”——创新医疗支付及患者福利平台,并与药企、金融机构和药房合作,推出药品福利、高值医药分期、疗效保险等创新业务。

  

  以肿瘤特药为切入点,镁信健康先后联合商保公司推出近50余款药品保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包含药品、器械、创新疗法等更全面的健康险创新产品。“特药险”的探索也成为镁信健康最闪耀的标签。截至目前,药康付已与超20家药企达成合作,收录了105种癌症药物和73种高价慢性病特药保障,覆盖国内超过90%的DTP药房,遍布全国400多个城市,惠及超过60万名患者,平台整体支付量已超过100亿,累计为患者节省超过10亿元药费。为患者节约购药支出的同时,药康付也通过健康管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用药信心。反过来,这也让镁信健康与药企、保险等B端机构的链接和价值转化,有了更进一步的基础。

  贰|成为健康险的“芯片”公司

  在医疗支付端,除了医保和个人自费之外,另一个绕不开的支付方就是商业保险。按照2019年数据,当年国内商业健康险赔付支出为2351亿元,占比全国卫生总费用仅3.6%,远不及个人卫生支出(1.85万亿元)占比总费用的28.4%。对照美国的情况,(2017年数据)全美有67.6%的人口被商业健康险覆盖,商业保险赔付支出占比医疗费用总支出的35%左右。当然,美国医疗保险体系是以商业健康险为主,社会保险为辅的,而中国则是以社会保险为主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中国这样大的市场,理论上商业健康险应该至少发挥的是对社会医疗保险未能覆盖的部分形成补充,可3.6%的总支出占比怕是连“锦上添花”都算不上。尽管,中国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很大,筹资水平、政府补贴水平也各不相同,以及商业健康险的消费意识,都是国内健康险发展的制约因素,但根本性问题还是出在供给端。即便发展到今天,普通人要买一款适合自己健康保障需求的保险都不容易,且不说对投保人还有一系列的年龄和既往病症病史的限制。实际上,国内商业健康险往往是真正有迫切需求的患者买不到的,这显然是有悖于这一险种的设计初衷。“国内健康险公司基本都是由寿险和财险公司转型的,核心管理团队也很少有医疗行业背景的人。因此,核心的问题在于现在的保险公司没有办法管理好后端的医疗服务,也没有能力跟强势的药企去议价,因此他们的产品就只能卖给不太可能出险的人。”真正的健康险不是金融产品,也不属于金融行业,而应当归于医疗行业。而健康险行业的困境恰是镁信健康这样创新支付公司的机会。“我们希望在健康险行业做‘芯片’公司的角色,也就是针对不同的患者,设计出相应的健康险,以此来驱动行业发展。我们希望能让每一个人,不论他的疾病状态或者是年龄,只要想买保险的时候都能买到,在出险的时候也不会被拒赔。”对于镁信健康这样医疗支付创新公司而言,2020年又是一个关键性的节点。新冠疫情刺激大众对于健康险的需求激增,以及政府在医疗支付端所推动的改革,都让这个赛道骤然升温。相关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健康险市场保费收入规模超8000亿元,预计2022年破万亿,2025年将达到2万亿元,这其中“医药+保险”的融合,则成为健康险行业发展的主线之一。从药品费用支付看,目前国内药品费用占比卫生总费用在30%-40%间,按照35%计算,2019年国内商业健康险赔付总额仅为当年药品总费用8.3%,而健康险赔付只有部分用于药费,因此实际药费支付中占比更小。但在美国,2017年数据是美国处方药品费用约3330亿美元,商业健康险支付了其中的42%。也就是说,伴随商业健康险市场规模的快速放大,药品的商保支付也存在巨大的爆发潜力。正如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所言,镁信健康在健康险领域已成为最大的药品保险合作方和支付方,在医药险闭环链条上的优势明显。事实上,镁信平台上的药品GMV(成交总额)是100亿元,而镁信平台药品基本都是如肿瘤、慢性病、罕见病里面的高价值的药品,从药品覆盖单价来看基本上都是万元以上的定价。目前,通过镁信平台每天购药人数已达3000人左右,这是一个很大的规模。

  叁|支付的“新基建”

  打通整个医疗场景的链路,从支付入手看起来是比较合乎商业逻辑的一条。然而,无论患者是就医、问药或是保险理赔,在每一个医疗场景中都存在冗长复杂的服务链。对于镁信健康来说,帮助患者解决医疗支付的问题,远不是搭建一个平台,促成患者去哪家医院,用什么药,买什么保险那么简单。如何聚合患者端的需求,在支付端(商保)生成相应的保单,再与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议价获得优质服务与产品,这是个宏大的且充满利益博弈过程。作为“医+药+险”各端口的“连接器”,镁信健康所扮演的角色其实是以创新支付为核心的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者。如今数字化浪潮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蚂蚁集团的加持,让镁信健康构建的“互联网+医+药+险”生态闭环愈发清晰。2020年11月,镁信健康旗下康付互联网医院(又称“海南镁信互联网医院”)获批执业。这家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独立设置的互联网医院,可以对接全球新药品、新疗法、新器械,从而服务于国内患者。“因为在患者端人们已经开始习惯于在线问诊的场景了,很多商保客户也需要远程问诊等服务。实际上,我们布局互联网医院不是要去跟市场上的互联网医院PK,而是从基建的角度看这个平台客户需要什么,我们能提供什么。”张小栋认为,互联网医院的落地,是镁信健康进一步加大医疗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和完善医、药、险业务闭环,助力中国价值医疗发展的关键一环。当然,要成为医保之外的第三方平台支付方,镁信健康还需要聚合更多的资源。实际上,每一轮融资,张小栋也都是从股权结构层面,引入战略股东资源,在为镁信健康带来资本支撑的同时,亦为其业务布局作背书。从孵化器的上海医药,到A+轮的中再人寿,再到此次B轮的蚂蚁科技集团,都是市场中最能对镁信健康形成支撑的平台型股东。反过来,镁信健康之所以能够吸引不同领域里的战略股东,也是商业模式与跑出来的行业地位所决定的。从本质上看,镁信健康是通过整个筹资、支付到服务的闭环,形成服务与赋能医药和保险两个产业的生态。前端获客优势,获客之后的汇集支付以及供应链变现,是其商业模式的最核心,最具优势的环节。尽管这样的商业模式在国内比较新,但在全球范围内却有着非常大的公司可以对标。比如目前市值已经突破3000亿美元的美国健康险公司——联合健康。虽然中美两国商业环境、医疗保险制度差异非常大,但张小栋认为联合健康在商业逻辑上是可以为中国公司所学习的。“其商业逻辑就是前端卖保险,筹集保险相关支付,后端要作一系列健康服务、健康管理和药品福利管理。”这正是镁信健康眼下所践行的,只不过在中国市场,整个健康险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于未来,张小栋希望镁信健康也能成为百亿,甚至千亿级的公司,并且不仅是靠前端卖保险营收,后端健康服务同样也可以带来利润贡献,就像联合健康一样。

  (客户宣传稿件,图文均由客户提供,仅供参考)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