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奔驰品牌在中国多地的4S店突然关闭,引发了车主们的广泛关注和担忧。从北京、上海、杭州到长兴,多地奔驰4S店相继关停,涉及的经销商数量众多,甚至有消息称,奔驰计划在2025年全年关闭超过百家门店。这一波“关店潮”不仅让车主们在售后服务上遭遇困境,也暴露出传统汽车销售服务体系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
据不完全统计,仅上半年全国已有超过80家奔驰4S店终止授权,涉及北京、上海、杭州等23个城市。许多车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前往门店,却发现门店已人去楼空,空荡的展厅和冷清的环境令人唏嘘。例如,位于上海松江的宝利德奔驰4S店在3月20日突然关闭,店内空无一人,车主张先生表示,他还有10次保养未使用,而门店却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停业。类似的情况在杭州、长兴等地也频繁出现,宝利德集团旗下的多家奔驰4S店集中关停,导致数百位车主的权益受损。
这场“关店潮”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一方面,市场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对传统燃油车品牌造成了巨大冲击,奔驰2024年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滑7.3%,电动车销量更是暴跌23.1%。另一方面,奔驰此前激进扩张经销商网络,导致单店日均销量从2013年的6辆骤降至2025年的2.4辆,部分经销商甚至出现亏损。此外,品牌战略调整、政策监管趋严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也加剧了4S店的经营困境。
对于车主而言,最直接的影响是售后服务的中断。许多车主在熟悉的4S店进行维修保养,如今却面临“无处可去”的尴尬局面。例如,重庆星顺奔驰4S店在7月11日突然终止授权,留下数百名车主陷入“保养无门”的困境。这些车主购买的“终身保养”套餐因合同条款中“仅限本店使用”的约定,在门店关闭后无法兑现。类似的情况在上海、杭州等地也时有发生,车主们不仅无法享受原厂保养服务,还面临额外费用或跨省维修的麻烦。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车主们开始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一方面,他们通过奔驰官方客服、12315投诉平台以及法律途径维权,要求经销商或品牌方承担相应责任。另一方面,一些车主选择转向第三方维修店,如华胜、宝信等,这些专修店虽然配件价格较低,但服务质量也受到一定质疑。此外,也有车主加入维权群,共同商讨应对策略,试图通过集体行动争取更多权益。
然而,奔驰官方在回应中并未完全承担责任,而是将责任推给了经销商。例如,在宝利德集团旗下多家4S店关闭后,奔驰官方客服表示,若服务由经销商独立销售,建议客户与经销商协商。这种“甩锅”行为引发了车主的强烈不满,认为品牌方在经销商出现问题时并未尽到应有的监管责任。
从长远来看,这场“关店潮”不仅是一次商业调整,更是对传统4S店模式的挑战。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传统燃油车品牌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优化售后服务体系,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同时,消费者在购车时也应更加谨慎,选择信誉良好、资金实力雄厚的经销商,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避免陷入预付服务无法兑现的困境。
总之,奔驰4S店的集体关闭事件不仅暴露了经销商与厂商之间的利益博弈,也提醒消费者在购车和售后服务方面保持警惕。只有通过法律手段和多方合作,才能真正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汽车行业朝着更加健康、透明的方向发展。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