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高校学生热晕一晚开进五六辆救护车”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报道,某高校学生在连续高温天气下长时间暴露于户外,最终因中暑导致体温高达42℃,陷入昏迷状态,被紧急送医抢救。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高校学生在极端天气下的健康隐患,也引发了公众对高校基础设施和学生健康管理的强烈质疑。
据现场医护人员描述,当急救车抵达时,患者已出现严重抽搐、呕吐、昏迷等症状,体温持续攀升至42℃,情况十分危急。医护人员迅速采取物理降温、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等措施,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随后,患者被火速送入医院急诊科,经过一系列抢救措施,包括心电监护、酒精擦浴、冰帽降温、开放多条静脉通道等,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这一事件并非个例。早在2024年8月,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就曾报道过一名年轻小伙在户外连续作业8小时后出现中暑症状,体温高达42℃,生命体征微弱。医院紧急采取降温、散热、气管插管等措施,最终将其从死亡边缘拉回。类似的情况在多地高校中时有发生,尤其是在没有空调设备的宿舍环境中,学生在高温下长时间学习或休息,极易引发中暑甚至热射病。
与此同时,也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类似经历。例如,一位网友在评论中提到:“高校寝室还没空调呢?这学校领导是有多不作为啊……”。这番评论反映了公众对学生住宿条件和学校管理的不满,也揭示了高校在应对极端天气方面存在的短板。
从医学角度来看,中暑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疾病,尤其是热射病,其死亡率极高。根据相关研究,当人体体温超过40℃时,就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健康安全,尤其是在高温天气下,应加强宿舍空调、通风设备的配备,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和应急演练。
此外,也有专家指出,除了高温天气,长时间泡澡、桑拿等行为也可能引发心血管意外,尤其是在没有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健康风险。因此,高校在管理学生宿舍和公共设施时,不仅要关注空调等硬件设施,还应加强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监督。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社会对高校管理责任的讨论。有评论指出,高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应承担起保障学生健康和安全的责任。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在宿舍管理、应急响应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尤其是在面对极端天气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
高校学生热晕一晚开进五六辆救护车的事件,不仅是一起个案,更是对高校管理、学生健康和基础设施的全面拷问。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学生的健康与安全。
BAT三巨头:互联网相关技术服务于实体经济是大势 近日,马云、马化腾已相继发表公开信,分别指向新制造和产业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而李彦宏也发表观点互联网思维已经过时了,BAT三巨头不约而同地弃网向实。 相关信息显示,BAT弃网向实,最看重的依然是技术的第一推动作用。10月23日,马...【详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