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血型世界中,有一种血型比“熊猫血”(Rh阴性血)还要罕见,而近日,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在对献血者血液进行检测时,竟然一次性发现了三名拥有这种特殊血型的献血者。这一发现不仅刷新了人们对稀有血型的认知,也更新了全球血型数据库,为人类血型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据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发布的消息,这三位献血者的血型属于A型和B型的亚型,其基因突变点为国际上首次发现的新等位基因。这些新等位基因分别被命名为Ael和Bpp,它们的出现意味着人类血型系统中又增添了新的分支,丰富了中国人血型基因的种类。目前,这些新等位基因已经成功提交至国际GenBank数据库,并获得了正式注册编号。
这种新发现的血型之所以如此罕见,是因为它在人群中的分布率极低。以Ael血型为例,其在我国汉族人群中的出现频率约为每8万人中才有一个,远低于Rh阴性血的每1000人中有2~5个的比例。而Bpp血型的稀有程度也不相上下,其出现频率同样低于十万分之一。因此,这种血型被医学界称为“比熊猫血还稀少”的血型。
除了河南的这一重大发现,我国其他地区也陆续出现了类似的罕见血型案例。例如,邯郸市第一医院在2024年7月成功鉴定出一例全球首见的B型血新亚型PP928483,该血型的稀有程度甚至超过了“熊猫血”。而在浙江温州,也有一位癌症患者被确诊为类孟买血型,这一血型被称为“恐龙血型”,其出现率仅为十几万分之一。
面对这些稀有血型的发现,医学界和血型研究机构也在积极应对。例如,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正在筹建河南省特殊血型库,以更好地服务稀有血型人群的医疗需求。此外,针对稀有血型患者,医生建议采取储存式自体备血的方式,以避免因血源短缺而延误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稀有血型的发现不仅对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社会公益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河南省稀有血型协会的成立,为“熊猫血”等稀有血型者提供了交流与互助的平台,改善了他们联系不便的问题。同时,像河南宝妈李女士这样愿意为他人捐献血液的爱心人士,也在不断传递着生命的希望。
然而,尽管稀有血型的发现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但其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挑战。由于这类血型的稀缺性,一旦有人需要输血,往往难以找到匹配的血源。因此,建立完善的血型数据库和应急机制,对于保障稀有血型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河南此次发现的三名特殊血型献血者,不仅为人类血型研究增添了新的篇章,也为医学界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未来,随着更多稀有血型的发现和研究,我们有望揭开更多关于人类血型系统的奥秘,为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