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价318元吃完结账变2297元,商家涉嫌价格欺诈被市场监管局立案调查

2025年07月05日 12:09:13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近日,一则关于“团购价318元,结账却高达2297元”的投诉引发广泛关注。据消费者反映,其在某餐饮店通过团购平台预订了一顿套餐,原价为318元,但结账时却被告知实际消费金额为2297元,远超团购价格,涉嫌严重价格欺诈行为。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公众热议,并被市场监管部门高度重视。

  据调查,该餐饮店在菜单上标注的价格与实际结算价格存在明显差异,且未明确告知消费者相关价格变动情况。消费者在结账时发现,所谓的“套餐”实际上包含多道高价菜品,且部分菜品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消费者表示,自己在团购时并未注意到菜单上的价格细节,也未被告知有任何附加费用,直到结账时才意识到被“坑”。

  市场监管部门对此事高度重视,已对该餐饮店展开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相关规定,经营者应当明码标价,不得进行价格欺诈。此次事件中,商家未在菜单上明确标注实际消费金额,且在消费者结账时未提前告知,涉嫌违反价格法,构成价格欺诈行为。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择团购或餐饮服务时,应仔细核对菜单内容和价格,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呼吁商家诚信经营,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此外,类似的价格欺诈行为在近年来屡见不鲜。例如,有消费者在某商场购买衬衫时,标价为50元,结账时却按80元收取;还有消费者在某茶叶店购买茶叶时,宣传海报标价60元/盒,结账时却要求支付120元/盒。这些案例反映出部分商家在价格标示和结算环节存在严重问题,亟需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将继续加强对价格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特别是针对团购、餐饮、旅游等消费热点领域,严厉打击不明码标价、价格欺诈、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此次“团购318元,结账2297元”的事件,不仅是一起典型的消费欺诈案例,也暴露出当前部分商家在价格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消费者在享受优惠的同时,也应提高警惕,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陷入消费陷阱。市场监管部门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价格监管机制,推动形成公平、透明、诚信的市场环境。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