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日本多地迎来“大地震预言”的倒计时,这一传言源于日本漫画家龙树谅在《天使的遗言》中描述的梦境。然而,日本气象厅长官野村龙一在7月2日的公开回应中明确表示,该预言“毫无科学依据”,并呼吁民众保持冷静。这一事件不仅引发全球关注,更导致赴日旅游订单暴跌,日本政府紧急呼吁游客理性应对。
预言的起源可追溯至2025年6月,龙树谅的漫画《我所看见的未来》中提及“7月5日日本将发生毁灭性地震”,甚至引发“1/3国土沉没”的夸张描述。这一说法迅速被泰国算命师Mor Plai的“天灾预言”推波助澜,进一步加剧了恐慌。然而,龙树谅本人在新书发布后迅速改口,称“预言是编辑的判断,我并不全部认同”,并强调“梦境未必准确”。这一澄清虽未完全平息争议,但已削弱了预言的可信度。
日本气象厅的立场尤为强硬。野村龙一在凤凰卫视的专访中指出,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地震随时可能发生,但“人类尚无法精准预测未来某一天、某一地点的地震”。他特别提醒外国游客“勿轻信此类谎言”,并建议提前做好防灾准备。此外,日本内阁府防灾部门发布的科学报告也明确表示,该预言本质是“出版炒作与网络谣言结合的产物”,并强调“真正的安全感来自常态化防灾准备”。
尽管官方辟谣,但民众的反应却呈现出两极分化。部分居民因恐慌而囤积大米、瓶装水等应急物资,而旅游业则遭受重创。据东京潮刊报道,7月5日前,日本国内航班和酒店预订量较往年同期下降超30%,部分民宿甚至因“取消率过高”被迫关闭。此外,社交媒体上关于“末日预言”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甚至出现“远离海边”“囤积物资”的极端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预言的传播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6月,日本北海道海域连续三天发生6级以上地震,引发民众对“南海海槽超级地震”的担忧。尽管官方未提及7月5日的预言,但类似“海底孔洞预示全球灾变”的说法在部分自媒体中被炒作。然而,科学界普遍认为,此类“超自然现象”缺乏实证支持,且“地震预测仍处于经验性阶段”。
针对这一事件,日本政府已采取多项措施。一方面,气象厅加强地震监测频率,每日发布海啸预警;另一方面,内阁府通过公共广播系统反复强调“谣言止于智者”,并提供防灾指南。例如,建议民众储备3天应急物资、确认避难路线,并识别“精确到日期的预言”等谣言特征。
最终,截至2025年7月3日,日本未发生任何与预言相关的重大灾害。日本气象厅在事后声明中指出,“预言已被现实证伪”,并再次重申“科学防灾是唯一可靠途径”。这一事件也引发公众对“如何平衡信息传播与社会稳定”的反思,专家呼吁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时“以事实为依据,避免制造恐慌”。
7月5日的预言虽未成真,但其引发的连锁反应——从旅游经济到社会心理——仍值得深思。正如日本气象厅长官所言,“真正的安全感来自常态化的防灾准备,而非对未经验证的预言的过度依赖”。未来,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理性应对未知风险,或许将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课题。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