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制假币每天印多少花多少,五年敛财50万社会危害大

2025年05月14日 08:44:55  来源:综合
 

  重庆市万州区公安局近日成功侦破一起特大伪造货币案件,一对夫妻通过自学“印钞术”,在五年间制造并使用假币超50万元,专挑识别能力较弱的老年人下手,最终被警方抓获。案件暴露了家庭式制假窝点的隐蔽性及假币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引发广泛关注。

  这对夫妇自2018年起购置打印机、油墨等工具,在家中搭建“作坊”伪造人民币。他们每天仅制作三五张假币,但工艺极其考究:先通过电脑打印初稿,再用锉刀加工纸币边缘,增强凹凸触感以提升仿真度。为掩人耳目,他们采取“自产自销”模式,不对外出售假币,仅用于日常消费,每天清晨赶赴乡镇集市,以购买农副产品为由,用百元假钞骗取商贩找零的真钞及物资,单次获利数百元。

  老年人成为主要受害群体。据警方调查,夫妻俩长期在万州及周边区县的农贸市场活动,专挑患有白内障或防范意识薄弱的老人行骗。一旦假币被识破,他们便迅速用真钞替换并逃离现场,以此规避报警风险。五年间,其作案足迹遍布乡镇及城区,甚至延伸至开州、云阳等地,累计使用假币面额逾50万元,导致大量老年人积蓄受损。

  警方历经数月侦查,通过凌晨蹲守、跟踪取证等方式锁定嫌疑人。办案民警发现,二人反侦查意识极强,每日“赶场”时间固定且路线多变。最终,警方在其住所查获打印机、锉刀等制假工具及未使用的假币原材料,彻底捣毁这一家庭窝点。目前,二人因涉嫌伪造货币罪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条,伪造货币罪最低刑期为三年,若数额特别巨大(如超三万元)或情节严重,最高可判无期徒刑。本案中,夫妻二人伪造金额远超“特别巨大”标准,且针对弱势群体行骗,社会影响恶劣,或将面临十年以上重刑。此外,持有或使用假币达到4000元即可入刑,民众若误收假币需及时上交银行或警方,避免二次流通。

  假币犯罪对国家金融秩序的破坏不容小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显示,假币流通不仅扰乱货币信用体系,还可能引发经济波动,损害公众对货币的信任。本案虽未大规模扩散假币,但长期“细水长流”式的作案导致受骗老人经济损失难以追回,加剧社会不公。

  警方呼吁公众提高警惕,尤其是老年人收到大额纸币时应仔细辨别防伪标识,商户可配备验钞机辅助识别。此案亦为企图铤而走险者敲响警钟:任何伪造、使用假币的行为终将面临法律严惩,切勿因蝇头小利葬送人生。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