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美术学院听障女大学生宸玥因一段运动会举牌视频走红网络,却因外貌“美得不真实”引发争议,有网友称其“像AI生成”。面对质疑,宸玥于4月22日接受媒体采访,坦言自己确实接受过医美微调,但强调真人比照片更自然,并呼吁公众关注残障群体的真实生活状态而非外貌标签。
宸玥是西安美术学院大二学生,4月17日学校运动会期间,她被拍摄的视频意外获得超76万点赞,热度迅速攀升。然而,部分网友质疑其五官过于精致,怀疑照片经过后期处理或存在过度医美。对此,宸玥回应称,自己仅接受过加深双眼皮、鼻子磨平驼峰、填充苹果肌和植发四项调整,其他部位未作改动。她表示,朋友们认为微调后变化不大,只是气质更显成熟精致。
针对“像AI”的评论,宸玥认为可能与妆容风格有关。她透露,自己在社交媒体发布的照片均为未经修饰的“生图”,并笑称“不太上镜,本人比照片好看很多”。素颜状态下,她的面容会更自然。此外,她提到2岁时因高烧用药导致失聪,成长过程中曾因听障身份感到自卑,但通过努力考入美术学院,希望以积极态度面对生活。
宸玥的校友田同学表示,宸玥是特殊教育学院的学生,日常与同学相处融洽,大家会主动配合她拍照。田同学认为,网友对其外貌的恶意揣测并不妥当,“她考上美院已很不容易,不该因长相遭受非议”。宸玥的视频账号拥有近50万粉丝,她曾于4月4日发布素颜校服照,展示成长变化以回应质疑,但争议仍未平息。
事件引发社会对残障人士刻板印象的反思。极目新闻评论员屈旌指出,部分人潜意识中为残疾人设定“应然形象”,认为残障者“高调追求美”是异常,这实际隐含隐性歧视。宸玥的案例恰恰打破这种偏见,证明残障人士无需以“励志人设”博取关注,其价值应与普通人同等评价。九派新闻评论员王小清则呼吁,真正的包容应是平视的尊重,而非俯视的同情。
关于“医美微调是否正当”的讨论,搜狐新闻指出,个人对美的选择权应受尊重,无论是天生丽质还是后天修饰,均是自我认同的体现。宸玥通过微调增强自信,其勇气与真实态度更值得关注。亦有观点强调,美貌虽能带来机遇,但内在的坚韧与善良才是持久魅力。宸玥的故事提醒公众,美丽的标准应多元,社会需减少对外表的单一化渲染。
目前,宸玥未因争议改变生活节奏,她感谢网友关注,并称“残疾不是剧本,AI脸也不是焦点”。其经历折射出残障群体在求学、就业之外的另一种挑战——如何在社会审美偏见中维护尊严与自我表达。正如学者Susan Burch在历史研究中所述,残障人士对美的追求常被赋予额外意义,而他们的努力本应获得平等看待。
这场风波终将过去,但宸玥的坦然与社会的反思值得铭记。当容貌焦虑与刻板印象交织,或许我们更应学会:在差异中看见人性的共通,在争议中传递善意的包容。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