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师上海街头怒怼“偷拍老法师”,街拍隐私权争议引法律反思

2025年04月17日 08:07:21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2025年4月16日,上海安福路一段视频引发热议。一名自称语文教师的女子当街怒斥老年摄影师群体“老法师”,指责其未经允许低角度偷拍女性敏感部位,并强制要求删除照片。事件迅速发酵,折射出街拍行为与隐私权保护之间的法律与道德冲突。

  视频中,该女子情绪激动,称这些“退休爷叔”长期在安福路蹲守,专拍穿裙子女性的胸部和腿部,并斥责其“为老不尊”。面对指责,被拍老人张老伯辩称自己是“人文纪实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是两位老人牵手画面,并强调公共场合拍摄合法,但最终仍删除照片并道歉。

  当事人事后在社交平台补充称,涉事摄影师连拍其十几张照片,且专门针对女性敏感部位。她坦言,虽然成功删除自己的照片,但无法干预对方拍摄的其他女性影像,对此深感自责,并呼吁女性“遇事不怕事,勇敢站出来”。

  网友评论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街拍需尊重被摄者意愿,尤其在网红街区,未经同意的拍摄涉嫌侵犯隐私,呼吁国家立法规范。反对者则质疑女子过度反应,认为公共场合拍摄属合理行为,部分评论甚至指责其“炒作”。

  法律专家指出,偷拍行为可能触犯多项法律。根据《民法典》,未经允许拍摄他人并传播,侵犯肖像权与隐私权;若拍摄内容涉及私密部位,或用于牟利、传播,则可能构成《刑法》中的传播淫秽物品罪,最高可处7年有期徒刑。此外,即便在公共场所,拍摄者若以低角度等不当方式刻意捕捉敏感画面,仍可能被认定为“性骚扰”或“侮辱”,需承担民事责任乃至刑事责任。

  安福路素有“街拍宇宙中心”之称,聚集大量中老年摄影师。附近居民反映,部分“老法师”以摄影为名搭讪女性,甚至借机索要微信,导致冲突频发。有女孩担忧照片流向色情网站,但维权成本高、举证难,多数选择沉默。

  对此,社会学者建议“去标签化”,促进不同群体相互理解。老年摄影爱好者应遵守行业规范,避免侵犯他人权益;被拍者亦可提前沟通或明确拒绝。专家强调,街拍艺术不应异化为“偷拍产业链”,需平衡创作自由与道德底线。

  公众呼声最高的仍是完善立法。目前,我国对偷拍行为的处罚分散于《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典》《刑法》等,缺乏针对性条款。网友呼吁参考韩国、日本等经验,将偷拍直接入刑,并提高罚款额度,以震慑违法者。

  上海市网信办及公安部门表示,已关注事件进展,将加强网红街区巡查,并联合平台整治偷拍影像的非法传播。同时,建议市民遭遇侵权时保留证据,及时报警或提起诉讼。

  此次事件不仅是一场个体维权,更揭示了数字经济时代隐私保护的复杂性。法律需与时俱进,明确街拍边界;公众亦应提升权利意识,共同守护社会文明的底线。正如涉事女教师所言:“街拍应先征求同意,不愿被拍就该放下相机。”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