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强换招牌 权力岂能如此任性,权力滥用引发社会质疑,治理需回归法治与服务本位

2025年04月15日 07:13:35  来源:综合
 

  近日,河北省三河市发生的“强换商户招牌”事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舆论质疑。事件中,当地政府部门以“口头通知”的形式要求商户更换招牌颜色,导致“蜜雪冰城”等商户的招牌从红色变为绿色,甚至医院的红十字标识也被刷成绿色并拆除,最终又恢复原状。这一系列行为不仅让商户陷入“无牌经营”的困境,还让市民抱怨找不到店铺,甚至有网友调侃这是“绿招牌”的闹剧。

  此次事件暴露出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权力滥用和形式主义问题。一方面,政府部门在没有充分征求商户意见的情况下,单方面强制执行,未考虑商户的实际困难和商业规则,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依法行政的原则。另一方面,事件反映出部分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仅凭主观意志行事,忽视了对商户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损害了营商环境的稳定性和公平性。

  值得注意的是,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并未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反而选择沉默应对,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满情绪。人民网等媒体对此事件进行了批评,指出“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行为应以法律为依据,而非随意越界干预市场经营。这种越权行为不仅增加了商户的经营成本,还可能对当地营商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事件也引发了对当前治理理念的深刻反思。中央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学习教育,强调“有权不可任性”,要求各级政府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真正回归服务社会的本质。然而,三河市的这一事件却显示出部分地方在治理过程中仍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未能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

  面对类似事件,公众应保持警惕,积极监督权力滥用行为。同时,也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长效机制,规范权力运行,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只有通过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监督机制,才能让权力真正成为服务人民的工具,而不是肆意妄为的工具。

  此次事件也提醒我们,政府的治理能力不仅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更在于能否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只有通过透明的沟通、合理的决策和有效的执行,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口碑,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否则,权力的任性不仅会破坏社会的公平正义,还会削弱政府的公信力,最终导致更大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