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意渐浓,京津冀地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四月飞雪”——杨柳絮飘飞期。中国气象局监测显示,2025年北京、天津及河北中部已于4月9日进入杨絮始飞期,较常年提前1至3天。预计4月15日前后,该区域将迎来杨絮盛飞期,同时柳絮始飞期随之开启,未来10天内飘絮将集中爆发。
气温偏高加速絮期提前
今年春季,京津冀地区气温显著偏高、日照充足且降水偏少,促使毛白杨和柳树的生长发育进程加快。花芽生长期缩短,末花期较常年提前2至4天,导致整体飘絮时间提前。气象模型显示,当平均气温达14℃、湿度低于75%时,杨絮开始飘散,而华北地区4月上旬的气象条件已满足这一标准。
区域差异显著 南北飘絮相差近月
始飞期定义为20%以上树木开始飘絮。河北南部的邯郸、邢台、石家庄等地早在3月底便进入杨絮始飞期,雄安新区、保定及沧州则于4月7日跟进。北京和天津城区始飞时间为4月9日,北部燕山一带因气温较低,预计至4月下旬才陆续飘絮。柳絮始飞期较杨絮晚约一周,京津冀从南至北的飘絮时间跨度近一个月。
盛飞期与天气条件紧密相关
盛飞期指80%以上树木飘絮,其强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始飞后的天气。河北邢台、石家庄等地已于4月7日进入盛飞期,北京、天津及河北中部将于15日前后迎来高峰。气象部门预测,未来10天京津冀以晴热为主,每日10时至16时的高温时段将成为飞絮高发期,风速和湿度变化将直接影响飘飞范围。
多部门联动治理 抑制飞絮影响
为减轻飘絮困扰,园林部门采取“喷、冲、扫”组合措施。例如,北京利用高压喷雾车冲洗树冠,促使飞絮落地后及时清扫,防止二次扬飞。河北石家庄绘制了主城区飘絮防控地图,通过喷淋树冠和加密洒水频次降低飞絮强度。此外,北京市计划通过更换树种、注射抑制剂等方式,到2025年实现“有絮不成灾”目标。
公众防护指南:错峰出行与多重防护
气象专家建议,过敏人群需佩戴口罩、护目镜,避免接触密集飘絮区域。户外活动应避开午间高峰,选择清晨、傍晚或雨后时段。哮喘患者及儿童需特别注意,飞絮可能引发呼吸道不适或皮肤过敏。
城市治理成效初显 长期规划控源头
近年来,京津冀通过“堵、换、修、喷、注射”五类措施综合治理。北京已修剪或更新34万株杨柳雌株,2020年以来飞絮量显著减少。河南省发布的《杨柳飞絮综合防控技术规程》将于2025年实施,通过绿化调整和化学防控实现重点区域“不成灾”。
防火警示:飞絮易燃需谨慎
值得注意的是,杨柳絮富含油脂,接触明火易引发轰燃。过去因烟头或儿童玩火导致的火灾案例频发,消防部门呼吁公众切勿乱扔火源,社区需加强巡查和湿化处理。
科研助力精准预报 三地协作提升服务
京津冀气象部门联合优化飘絮预报模型,整合温度、湿度、风速等数据,提供分区域、分时段的精细化服务。例如,石家庄利用智能网格预报和树冠分布图,为公众出行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随着科技与治理的深入,未来京津冀有望在生态与民生平衡中迎来更清新的春天。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