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两位母亲带着两名孤独症孩子从大理机场前往西安,却因航空公司工作人员的主观判断而被拒绝登机。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残障人士出行权利和航空公司服务态度的广泛讨论。
据当事人黄晓霞回忆,她们在办理登机手续时申请了机场绿色通道,并向工作人员出示了孩子由医院开具的孤独症证明。然而,工作人员却以“不适宜乘机”为由拒绝了她们的登机请求。黄晓霞表示,自己曾带孩子在杭州萧山机场顺利通过绿色通道登机,但此次却遭遇同样的待遇,让她感到非常困惑和无奈。
记者了解到,东航方面对此事件作出了回应。东航工作人员解释称,航空公司有权根据旅客健康状况决定是否允许其乘坐飞机,并强调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医生评估旅客是否适合乘机。然而,这一说法并未消除公众的质疑。不少网友指出,孤独症患者通常不会对飞行安全构成威胁,而航空公司却以主观判断为由拒绝登机,这种做法显得过于冷漠和缺乏人文关怀。
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透露,航空公司拒载孤独症患者并非个例。近年来,不少家长反映在带孩子乘坐飞机时遭遇类似情况。例如,有家长曾因孩子自闭症诊断证明被拒载,甚至有工作人员质疑孩子的行为是否会对他人造成危险。这些事件反映出部分航空公司对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缺乏足够的理解和包容。
更令人关注的是,此次事件发生后,东航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道歉声明,称将对内部沟通流程进行整改,并承诺不会对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然而,许多网友认为,仅仅道歉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航空公司需要从根本上改进服务态度和流程管理。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在无障碍出行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例如,民航局曾发布《特殊需求旅客航空运输服务管理规定》,要求航空公司为残障人士提供专人服务和必要的便利措施。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规定往往难以落实到位。许多家长反映,在机场办理手续时,工作人员往往缺乏耐心和专业知识,甚至会因为孩子的特殊行为而产生误解。
孤独症患者及其家庭面临的困境也值得关注。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患者可能表现出刻板行为、语言障碍或社交困难。这些特点有时会被误认为是危险行为,从而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排斥。对此,专家建议,航空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对孤独症患者的认知水平,并制定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标准。
此次事件再次凸显了残障人士出行权利保障的不足。尽管我国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航空领域仍存在诸多短板。未来,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推动航空公司提升服务水平,让残障人士能够更加便捷、安全地享受出行服务。
孤独症孩子的父母们呼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他们表示,希望航空公司能够真正从人性化角度出发,为特殊群体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同时,也希望更多人能够关注孤独症患者的特殊需求,共同营造一个包容、友爱的社会环境。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