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隔空猥亵未成年女孩被判5年,聊天记录触目惊心

2025年02月12日 15:15:18  来源:综合
 

  近日,一起涉及大三学生周某的猥亵儿童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法院判决,周某因利用网络以“学习监督”为名,诱骗多名未成年女孩拍摄并发送隐私部位照片和视频,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这一案件不仅揭示了网络空间中未成年人保护的薄弱环节,也再次敲响了家长和社会对防性侵教育的警钟。

  根据报道,周某是一名大三学生,他通过伪装成小女孩的“闺蜜”,以“监督学习”为借口,诱导多名未成年女孩拍摄裸照或视频。这些女孩多为初中生或小学生,年龄集中在10至14岁之间。在聊天记录中,周某多次以威胁的方式强迫受害者发送隐私照片,甚至扬言要将照片公开,以此控制受害者的心理和行为。

  案件发生后,受害女孩们感到极度恐惧和无助。有的女孩表示,周某威胁她们如果不听话就“把照片发给别人”,甚至有女孩因此产生了自杀的念头。这些聊天记录被警方获取后成为案件的重要证据。尽管周某在审理过程中未提出上诉,但其行为已严重触犯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关于猥亵儿童罪的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网络隔空猥亵案件的个案。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未成年人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低,而网络隔空猥亵案件也呈高发态势。检察机关和法院对此类犯罪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态度。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曾联合发布指导性案例,明确将网络隔空猥亵行为定性为猥亵儿童罪,并依法从重处罚。

  然而,尽管法律不断完善,未成年人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许多受害家庭因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或对性侵话题的敏感性,未能及时发现并报警。此外,网络平台的监管漏洞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例如,有报道指出,部分平台未能及时发现并封禁涉未成年人的违规账号。

  对于周某案件的判决结果,社会舆论褒贬不一。有网友认为,5年的刑期过轻,无法体现对此类犯罪的震慑力;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考虑到周某尚未完成学业,法院在量刑时已有所考虑。不过,无论判决如何,这一案件都提醒了家长和社会各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和防性侵教育刻不容缓。

  专家指出,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性侵害的关键在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和沟通,教育孩子识别网络风险;学校则需开设专门的防性侵课程,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网络平台也应加强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并封禁涉未成年人的不良信息。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