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号执行渤海冰区调查任务,助力海洋生态保护

2025年01月28日 18:47:35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2025年1月28日,自然资源部“极地”号破冰船从青岛海洋科学考察基地码头出发,正式开启2024/2025年度渤海冬季冰区综合调查任务。此次任务是我国首次在冬季对渤海冰区开展海冰、海洋和生态的多维度综合调查,旨在为渤海海冰观测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自然资源部北海环境监测中心的海冰预报分析,受寒潮天气影响,预计从1月27日起,渤海海冰情况将显著加剧,辽东湾浮冰离岸线外缘距离可能迅速增长至40公里以上。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极地”号破冰船携带了多种先进的海洋调查设备,包括无人机、无人水下机器人等高科技装备,能够实现“空-天-海-潜-冰”一体化的综合观测。

  本次调查共设计了13项任务,覆盖约180个观测站点,重点研究渤海海冰的形成、消生过程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调查团队将通过设置两条纵断面观测线,深入研究海冰对大气和海洋动力学的影响,以及海冰对水体环境的潜在变化。此外,调查还将探索海冰对渤海生态系统季节性变化的潜在影响,构建渤海海冰生态动力学模型,为未来的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极地”号作为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船,具备全球无限航区航行能力,排水量达5600吨,续航力可达14000海里,在1米厚的冰层中破冰速度可达2节。此次任务中,“极地”号不仅承担了海冰调查任务,还将兼顾海洋环境监测和应急救助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极地和深远海领域的科技实力。

  本次调查由自然资源部北海局牵头,联合北海部相关单位、部属高校及优势研究所等力量共同完成。调查团队由来自国内12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5名科研专家组成,他们将利用先进的观测技术和设备,开展为期44天的科学考察。此次任务不仅是国内首次在冬季对渤海冰区进行综合调查,也是我国在极地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新突破。

  在出发仪式上,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极地”号此次任务将填补我国冬季渤海冰区观测数据的空白,为未来制定更加科学的生态保护方案提供重要参考。同时,调查还将为我国海洋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极地”号破冰船缓缓驶离码头,科研人员们充满信心地踏上此次科学考察之旅。他们将克服严寒天气和复杂海冰环境带来的挑战,为我国海洋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