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毅峰
随着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世界性宣言,有关解放战争历史主题的艺术创作,也便进入艺术的记忆和艺术史的记忆。
(范扬巨幅画作“天津解放”完整画面,横幅整图微缩)
新中国成立后,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高扬革命英雄与理想是中国美术历史性的大转型。特别是50年代,受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和批判现实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使得富于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主题性创作成为其后展现时代革命精神的主要创作方式,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层出不穷,构成建国后乃至今日中国美术创作的主流。
天津画院院长范扬创作的《天津解放》就是近年来反映解放战争重要史实的艺术巨制。
(范扬巨幅画作“天津解放”整图竖版)
以画革命历史题材而著称的画家沈尧伊先生曾讲,广义上的“历史画”及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应符合三个前提条件:其一是“史实”的客观叙事;其二是“史境”的艺术表现;其三是“史识”的价值判断。
历史题材绘画,既要借“史境”的丰富、生动和完满来阐述“史实”,又需要以深刻的内涵价值建构和正确的历史观来向观者传达艺术家的“史识”。这就要求艺术家必须以当代的视角,对于历史事件有宏观和感性的把握,同时又需其在当下具体的艺术创作中进行跨越历史时空的艺术转换与情节设定,通过作品形式语言诠释和展现艺术与历史的双重真实。
《天津解放》基本体现了以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天津解放为主题的审美追求,作品既有现实主义精神,又有表现主义的内涵,有“史实”,有“史境”,更有“史识”。
(范扬巨幅画作“天津解放”1/3图)
(范扬巨幅画作“天津解放”2/3图)
(范扬巨幅画作“天津解放”3/3图)
在创作构思中,范扬采用了“天津解放”的四字排序做画题,而没有用“解放天津”,就是想把这一作品的主题定格在“已经”的瞬间,而非“解放的过程”,因为“解放”的动态过程容易把握,但“解放”的终极瞬间以静制动的场面更具有挑战性。他要从宏大的场面设定中体现刚刚经历的战火纷飞间那排山倒海正义之师,要从每一组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的战士们的神情间描绘出革命胜利的喜悦,还要在交响乐般的肃穆和庄严中让画面突然休止于富有文化意义的黑白水墨符号,以及在历史的沉雄中所飘扬起的红色旗帜......
这一切都令画家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历史和创作的挑战,令范扬毕近四年之功来研究历史,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研究中国画语言表现的历史厚度,同时,也令他走访的诸多的解放天津的老战士,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的创作资料。
我们在作品中不难发现,他尤其注重了对于真实事件、真实人物的形象塑造与刻画,注重了视觉艺术中对于文学叙述性瞬间的选择与描绘,注重了英雄主义与理想主义精神的表达与发掘,这就使《天津解放》的创作具有更重要的当代意义。
翻开当代美术史,我们就会看到描绘城市解放的作品不乏佳作。人物画大家叶浅予先生的《北平解放》,采取了中国工笔重彩画的创作手法,同时吸取了传统年画的表现形式,场面宏大、色彩绚丽、气势恢宏,数百个清晰可辨的人物形象,纵深的焦点透视,以及大面积的红色调子使画面充满了喜庆的气氛。油画家陈逸飞和魏景山合作的《攻占总统府》,则表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时的瞬间定格,场面恢弘,画面采取了俯瞰天下的的角度进行构图,把攻占总统府的将士们昂扬的斗志与欢庆的氛围描绘的淋漓尽致。由汪观清、贺友直、刘旦宅、黄子曦、程十发、应野平等画家共同创作的国画《庆祝上海解放》,采用的是俯视南京路的视角,历史的建筑与有序进城队列,以及欢呼迎接解放军的百姓,构成大场景深,让画面在平静中更显气势磅礴及内在的律动。
不同的是,当代视角下的范扬,打破了时空的维度、历史的空间和当下的认知。
同样是大场景构图,高2米6,长10米巨制的《天津解放》已经在画面的时空上抢占了大的格局定式,众多人物的横向排列组合,穿插出整体画面的动感和张力。不难看出,范扬是借鉴了史学中的“宏大叙事”的表现手法。
以下为范扬巨幅画作“天津解放”的局部画面:
我们知道,“宏大叙事”,原是法国当代哲学家利奥塔对传统哲学叙事方式的一种概括,它的本意是说明一种“完整的叙事”,即把所有的叙事方式都纳入一种唯一和统一的叙事方式中,令叙事的主题性、目的性更加连贯和统一。历史学家则借助这个概念,使之与历史认识论息息相关,与历史的发展规律及对这种规律的探索与认识紧密相连,形成一种新的认知和表现。
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除了对整个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所进行的艺术上的大胆设想和历史求证,更要在这种设想和求证中,通过对“史实”的充分解读和诠释,把在欢呼天津解放那一刻背后的“史境”蕴含其中,把创作的主题性、目的性统一于画面语言,从而展现出画家当下的“史识”认知高度。
如何把握这个当代角度的“史境”?对于《天津解放》,画家以10米的长度构思了画面的叙事性,但这种叙事性不是传统连环画式的解读,而是通过时空穿插和交错,把既定的几组人物的不同状态都做了精心刻划。各组人物之间,除了人物的动态呼应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两个元素完成了其内在“宏大叙事”的联系。
一是用传统形式的水墨语言统领全局,扫开了一般性的写实主义的变现手法,在努力解决视觉形象认知的问题的同时,以写意的手法,探索了写形与写神并重新的主题图像语言内涵,赋予语言以文化意义。二是以红色的色块与白色的云气,使画面跳脱开现实空间,但又不仅仅是一个现实空间,他以“史识”在先,深度地营造了历史空间和心理空间,并令整体画面回归到他自己的“史境”,一切在一动一静之中完成了这种“宏大叙事”。
我们看,画面中几个小时前还在英勇冲锋陷阵的解放军战士们,此刻随着胜利的号角,聚集在金刚桥,“干裂秋风”的双手摇动红旗,一组组黑白雕塑般的战士,在笔墨的迅疾徐迟间或举枪大笑,或相抱对哭,或呐喊长啸,有的笑中含泪水,有的哭完刚带笑。精炼的笔墨和准确的造型,营造出宏大的场面和宏阔的“史境”,暴风骤雨后的雨过天晴,在范扬的笔墨语言中化作热烈的欢愉,然后是润物细无声的空廓,然后是难以名状的悲欣交集。
范扬自己说,“我是力求集宏大叙事格局、微观探真属性以及个性语言表达为一体来创作《天津解放》的,在现代审美的状态下不忽略细部表现,人物的面貌特征、服饰衣纹、姿态神情和其他道具等,都力求在由形入神、气韵生动的原则下,予以写实性刻画,讲变化,有统一,去刻板,取活气。”
确如其言。这幅作品从他开始设想、收集史料、实地考察、构思草图、租借服装、找大量模特拍摄,到确定草图正式创作,创作者历时三年半的时间,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和坚韧,完成了这史诗般的作品。
难怪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那么经的起推敲,画家不仅仅创作了众多的艺术造型,此刻的他更是以一个学者的角度,去在笔墨交混中熔铸历史,发现当代。
有着部队生活经历的范扬,似乎对军事题材更加钟爱和投入,《天津解放》又重新焕发出了他的部队之魂。这幅巨制的构思中,他把军事题材的创作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打破了常规创作中简单的图解式的说明,大胆地汲取了舞台布景中同台多景、映幕投射、道具点化、光影穿插等艺术元素,既尊重历史、刻画历史,又利用多种艺术的表现方式,艺术地再现天津解放的历史时刻。“史实”升华为“史境”,化为当代视角的“史识”,从而表达了画家对“宏大叙事”严谨的创作态度和独立的、历史的学术见解。
用当代视角去阐释历史性叙事,宏观地融史识于其中,同时,在主题创作中把语言的探索上升为一种文化的表述,这是《天津解放》的成绩,不仅区别于一般的历史画,更重要的是在当代视角下体现了中国画所特有的中国文化内核和时代精神。
天津画院院长、著名画家范扬
范扬,陕西礼泉人。现任天津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和中国国家画院首届人物画精英班,擅长中国人物画创作。作品曾在美、英、日、韩等国展出并被收藏。美术作品曾参加全国第八、九、十、十二届美展,全军优秀作品展,第十届全军美展,第四、六届全国中国工笔画大展,第五、六届中国体育美展,全国首届“草原情”中国画作品提名展,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美术作品展,2009年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建党90周年天津市美展金奖。其创作的《观海图》被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悬挂,在《人民日报》、《美术》、《书与画》等报刊上发表美术作品及理论性文章400多幅(篇)。《高原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范扬画集》、《范扬小品集》等多部画册。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