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近期美国的官方表态、智库研究成果、具体行动等情况,美国主要意图是要在东亚近海与中国长期“消耗下去”,利用东海、南海问题消耗中国的各类资源,延缓或迟滞东亚海上权力转移的进程。
“消耗策略”的重点是通过军事、政治、外交、国际法甚至经济等手段提高中国维权行动的成本,而非直接阻止中国在南海的维权行动。包括“航行自由”(FON)宣示在内军事行动的目的在于威慑并策应外交、法理斗争,而非直接用武力迫使中国屈服。随着中国继续进行维权,美国将继续加大筹码,这种维权与维霸之间的矛盾将会更为激烈。
美国舰队
2016年,美军很可能会继续执行诸如类似FON的宣示或示威行动。美军10月27日的行动备受其国内各界诟病,包括参议员麦凯恩在内的诸多知名人士批评称,“美军在宣称‘国际水域’的地区执行了一次‘无害通过’的任务,实际上间接承认了中国在此拥有领海”,“美军的行动不够透明,白宫和国防部显得有些犹豫或踌躇”。加之中国反应非常强烈,并对其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制,而现阶段美国又无意因南海问题与中国全面破局。因此,美军今后的行动必然会做更周全的设计,按挑衅程度从弱到强依次可能有以下四种方案:在美济礁等其所认为的低潮高地12海里内进行“无害通过”、在永暑礁等明确的岩礁12海里内进行“无害通过”、在美济礁等所谓低潮高地12海里内进行“完全自由通过”、在永暑礁等明确的岩礁12海里内进行“完全自由通过”。
近期美国政策圈及学界的严肃人士倾向于认为,中国大陆控制的南沙七个岛礁中,“只有美济礁既是低潮高地,而且又不在其他南沙岛礁的12海里内,不能作为其他岛礁的领海基线”,“其敏感度最低,法理上可能的争议较小”。而渚碧礁和南熏礁等可能的低潮高地距离其最近岩礁的距离都在12海里内,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3条规定,“如果低潮高地全部或一部与大陆或岛屿的距离不超过领海的宽度,该高地的低潮线可作为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因而“其他六个岛礁确定无疑的有12海里领海”。
美国驱逐舰闯南海
在以上政治及法理认知背景下,美军下一步很可能采取上面的第三种方案,即在美济礁12海里内进行包括停留、起飞舰载直升机、逼近拍照等“有害通过”动作(即“公海自由行动”),以“彰显该海域国际水域的性质”。另一方面,出于兵力部署和行动方便的考虑,美济礁至渚碧礁一线也会是今后美军来犯的主要方向。
新版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大幅提高了日美联合遏制力,日本在日美同盟中的地位也由此得到了显著提升;《新安保法》则从制度上给了日本军事正常化的底气。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在面对中国时的信心必然会有所膨胀,这将加大中国在钓鱼岛及东海方向面临的战略压力,并直接推高了中日两国擦枪走火的风险。
美日维系亚太旧有海上格局和优势的努力与中国坚定维权间的矛盾开始全面系统爆发,美国面对南海争端越来越不淡定,担心中国将取得相对力量优势,正从幕后走向前台,全方位在南海加强与中国的较量。2016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国内政治的压力将更大;明年日本也会迎来参议院的选举,如果安倍为首的自民党赢得这次选举,就有可能在修宪问题上取得突破。在此背景下,美日两国对南海的介入只会继续增强。眼下美国选定的博弈场是在南海,但如果形势继续对美国不利,美日等国很可能会在东海甚至是台海开辟“第二战场”,推动“三海联动”。日前,美国已进行新一轮大规模对台军售,事实上重新打出台湾地区这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