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看来,在反卫星技术上我国已经在太空变轨撞击、导弹直升打击以及卫星捕获等多个方向有了初步的探索发展,未来这些研究将成为中国威慑外来侵犯的重要利器。其他国家在反卫星技术上,俄罗斯由于其经济状况的颓靡已经无法负担其继续发展,真正实力强悍的还要属美国。因此对于敌方的太空战行为做出有效防范措施也成为了必须具备的手段。一旦己方重要卫星遭到损毁,如何快速补充卫星成为了各国争相攻关的项目。
2014年11月,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小型运载火箭成功将“快舟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快舟火箭是固体小型运载火箭,采取星箭一体设计,就是像战备值班的导弹一样,已经组装完毕,可以随时发射。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15年9月20日,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长征6号运载火箭有700千米高度太阳同步轨道500千克的运载能力。准备时间为7天。2015年9月25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首飞,成功将浦江一号和另外3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长征11号运载火箭有700千米高度太阳同步轨道350千克的运载能力。准备时间为24小时。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
星箭一体的“快舟”是准备反应最快的火箭,但是只能发射提前准备好的备份卫星;长征十一号可以用24小时完成准备,载荷可以根据需求变换;长征六号载荷量比前两款要大,用于发射那些需要组装的小卫星,用来在7天后发射使用。这几款火箭很好的形成了高低搭配,让我国在紧急状态下可以快速补充在轨卫星。二炮的更名网络上早前就有过各种探讨,大多数都倾向于战略战术导弹部队或类似的名称。这次更名为火箭军,也许正是因为其包含的领域不仅仅限制在地面打击的范围。太空在未来将成为各国角力的第四战场,因此火箭军名副其实,在反卫星和补充卫星两个领域成为中国新的战略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