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终岁尾,中国的歼-20“威龙”刚刚传出试生产型已露面的消息,没想到这也在东瀛日本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据日本媒体12月27日从日本防卫省相关人员的采访中获悉,“心神”试验机原计划2015年3月底前交付防卫省,但因需要进一步检验引擎和操作系统,交货期延后至2016年3月底,以便确认机体动作。
相关人员表示,2016年1月底将在试验各种机能的爱知县丰山町的三菱重工工厂开展地面滑行试验。之后还将继续实施各项地面试验,2月由该工厂飞往位于岐阜县各务原市的航空自卫队岐阜基地,预计最早2016年2月实施首飞。显然,日本匆忙宣布此消息,与歼-20量产有关。

日本ATD-X“心神”隐身战斗机
为了探索掌握第四代战机技术,追赶世界先进航空潮流,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与三菱重工联合开发了ATD-X“心神”隐身战斗机。该机真正的名字是“先进技术验证机”,是用于日本新一代战斗机先进技术的实际飞行、技术验证的机体。“心神”机身全长14.2米,宽9.1米,高4.5米,使用了不易被雷达捕捉的碳纤维电波吸收材料,具有隐形功能。ATD-X“心神”隐身战斗机一旦投入生产、装备,有可能称作F-3型支援战斗机。
从日本公开但又局部打了马赛克的图片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心神”的各种外部设计和数据都不太像是一种标准的四代战机。这主要有四大原因,一是除了外倾双垂尾和改用双发动机外,其实“心神”的外观基本就像是一架F-2,尽管几个关键部位故意打了马赛克,但是怎么看也不像是一架四代机,反倒是更像一架三代半战机;二是该机的推力矢量控制属于可调空气舵,既非美国式的二元矢量喷管,也非俄中式的轴对称矢量喷管,而是如同美国早期试验性的X-31验证机使用的三片式空气舵,更像是中国某些短程导弹或远程火箭弹采用的类似技术,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无法实现隐身。
三是“心神”的发动机进口气和起落架等关键部位都没有采用隐身设计,也即发动机进气口没有使用先进的DSI模式,起落架舱门也没有使用锯齿结构,这都使其所谓的隐身能力大打折扣;四是其所使用的日本国产发动机XF5-1单台加力推力仅为5.1吨,即使使用两台最大总推力也仅为10.2吨,推重比只有8,这迫使“心神”既不可能具备高机动性更无法实现超音速巡航,且其外观体积也只能尽量设计的很小,在机体很有限且采用双发的情况下,即使能够设置内部挂舱其容量也很小,因而无法达到其它四代战机的挂载量,或者这只能靠加大外部挂载才能实现一定程度的作战使用。
所以,尽管“心神”采用了先进的机载相控阵雷达、先进的全数字化光纤传输操控系统、先进的机载电子显示系统和比较多且发达的复合材料应用,但总体来看仍离真正的第四代战机的一些要求距离很远。因而,不管如何吹嘘,“心神”都不能跟歼-20相比,如果不求助于国外技术,日本空中自卫队在中国愈来愈强大的空军面前,只会更加被动。
其实,上述新闻报道的ATD-X“心神”隐身战斗机的首飞试验推迟,也不是第一次了。自去年公开亮相后,“心神”就从来没顺利过,因为各种原因推迟了首飞,今年年初又推迟了一次。按照今年初的说法,日本防卫省将在今年1月正式公开、3月交货“心神”战机,但研制方三菱重工当时提出要“继续研究如何重启空中停车的发动机”,“心神”战机首飞计划不得不因此推迟。
中国的歼-20不断成熟
到了今年7月,日本媒体一度又开始鼓吹“心神”又要“公开”、“首飞”的消息,声称“心神”将在今年9月首飞,结果所有关心“心神”战机的人士又一次大失所望了。
这可能与两个原因有关,一是日本急于求成,眼看着中国的歼-20不断成熟,离实际服役越来越近,日本多么希望能够实现首飞以便不被中国落下很远;二是“心神”的技术本来就不成熟,但为了国家需要不得不勉为其难,比如三菱公司所说的“继续研究如何重启空中停车的发动机”问题,按说应该在装机前就应该解决,但为了“国家荣誉任务”不得不将还未彻底解决的技术装上飞机,这到底是谁的悲哀的呢?因此,种种迹象来看,日本所谓的ATD-X“心神”隐身战斗机计划,并非其真正欲装备的下一代战机,实际上不过是日本以此为“饵”,诱惑美国向其出售真正的第四代隐身战机的一步妙棋罢了。实际上,在战斗机制造上,日本的技术并不完整,上世纪所谓“制造”的F-2攻击机,也是在美国技术支援下的结果,虽然当时日本想另起炉灶,但美国直接予以拒绝了,所以F-2看起来很像是日本版的F-16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