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全面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助力百万家庭实现“生育梦”

2025年07月31日 07:35:49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2025年7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全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标志着我国在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为不孕不育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也为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23年以来,已有超过20个省份陆续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其中北京作为全国首个试点城市,早在2022年就已将16项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甲类医保目录,成为全国“先行者”。此后,广西、甘肃、内蒙古、新疆、山东等省份也相继跟进,推动辅助生殖技术的医保覆盖。截至2025年5月,全国已有超过100万人次通过医保报销享受了辅助生殖服务,累计减轻群众负担超过百亿元。

  辅助生殖技术的高成本一直是困扰许多不孕不育家庭的难题。以试管婴儿为例,单次治疗费用通常在3万至5万元之间,且成功率约为40%,这使得许多家庭望而却步。然而,随着医保政策的落地,患者自付费用已降至4000至10000元,降幅达50%至67%。这一变化不仅提升了患者的就医意愿,也推动了辅助生殖行业的快速发展。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辅助生殖市场规模已达279亿元,预计到2026年将突破3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7.8%。

  在政策推动下,各地医保部门也在不断优化辅助生殖服务的支付管理。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将取卵术、胚胎培养等8项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实行门诊单行支付,不设起付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分别为70%和50%。此外,部分省份还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进一步为孕产妇减负。

  值得注意的是,辅助生殖技术的纳入医保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长期的政策酝酿和逐步推进。早在2021年,《柳叶刀中国女性生殖、孕产妇、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特邀重大报告》就指出,中国不孕率从2007年的12%上升至2020年的18%,凸显了生育问题的紧迫性。2022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综合考虑医保基金可承受能力,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尽管政策成效显著,但专家指出,辅助生殖技术的医保覆盖仍需进一步完善。例如,部分省份对医保支付次数有限制,如每个治疗性辅助生殖医疗服务项目及相关加收项目可享受医保报销“两次”的限制要求。此外,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配套政策的完善,都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辅助生殖技术的全面纳入医保,不仅为不孕不育家庭带来了希望,也为我国人口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保障。随着政策的深入推进,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地区加入医保覆盖行列,进一步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