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70岁的男性老人因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而感染了肝吸虫病,导致肝功能异常并出现腹痛、恶心和全身乏力等症状。经过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其体内存在肝吸虫卵,并通过进一步诊断确认为肝吸虫感染。目前,老人已接受治疗并康复出院。
据医生介绍,肝吸虫病是一种由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或虾感染人体。这种寄生虫会寄生在人体的肝胆管内,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腹痛、腹泻、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导致胆管炎、胆结石、肝硬化甚至肝癌。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市民,淡水鱼虾是肝吸虫的主要宿主,食用前必须彻底煮熟。根据医学专家的建议,淡水鱼虾至少需要煮沸5分钟以上才能确保杀死寄生虫。此外,家庭烹饪时应严格分开生熟食材的刀具和砧板,避免交叉污染。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淡水鱼虾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一些不规范的养殖方式,如“水塘+厕所”的模式,使得淡水鱼虾容易受到污染,增加了寄生虫感染的风险。因此,相关部门呼吁加强淡水养殖管理,改善水质,并定期对淡水产品进行检测,以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肝吸虫病不仅危害成年人,儿童也容易感染。由于儿童肝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感染后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影响智力发展。因此,家长应特别注意孩子的饮食习惯,避免让孩子食用生食或半生食。
除了个人饮食习惯外,预防肝吸虫病还需要从社会层面入手。专家建议,在肝吸虫病高发地区,应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市民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加强对肝吸虫病的筛查和诊断工作,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者。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预防肝吸虫病的关键在于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市民应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以确保身体健康。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