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产业报道>

半数虚拟运营商未对外放号 面临盘活难题

来源:新金融观察网 时间:2015-05-11 13:55:26

  新金融记者 曹晓龙

  花园的围墙被拆除了。

  随着2013年12月工信部正式发放首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以民资身份入场的虚拟运营商首次参与长期被垄断的电信业竞争,并被外界广泛期待,他们能否以搅局者的身份,改变通信业市场格局。

  但截至目前,已获得牌照的42家企业交出的成绩单并不乐观。总计约410万的用户量,一半企业并未开始对外放号。

  在牌照下放之时的满满热情,却遭遇到现实的冰冷。批零倒挂、170号段的短信识别、监管标准以及同质化竞争等等问题,均使得虚拟运营商举步维艰。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用户超过10万的虚拟运营商只有苏宁互联、国美通信、蜗牛移动等几家,多数虚拟运营商用户在1万之内。而这一年,虚拟运营商企业全年投资可能超过7亿元。

  面对现实,有些已被迫转型调整。

  第一批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的连连科技在运营一年后,选择进行业务上的收缩:解散了其国内线下团队,在今年年初全面转向国际漫游业务,试图通过出境、入境双向网络漫游服务挖掘移动转售业务的细分领域。

  乐语通讯则将自己出售给了宏图三胞的母公司三胞集团,并更名为“宏图乐语”。乐语通讯移动转售品牌“妙more”北京旗舰店已于今年春节前关闭,其170卡及相关转售业务在北京地区的营业厅也已全部暂停运营。

  当然更多的仍是“沉睡”,将积极申请下来的牌照束之高阁。但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根据工信部的规定,拥有虚拟运营商牌照的这42家企业拿到的只是两年的试点批文,只有在完成考核之后才能正式拿到牌照,这就意味着,今年内虚拟运营商行业将迎来洗牌。

  做得好的企业可以继续,而做得不好的可能就会被淘汰。这是市场必经的阶段。

  业内的共识是,眼下竞争激烈的通信市场留给虚拟运营商的空间非常小。虚拟运营商必须拿出独特的服务产品来才能赢得市场。

  在虚拟运营商时代,一张SIM卡所代表的不仅仅是通讯,而是综合服务。在此背景下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则是,结合虚拟运营商自身公司资源,开展有特色的增值服务,扎根细分市场,这或许才是虚拟运营商摆脱困境、脱颖而出的真正路径。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