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执拗是造汽车的基础

来源:证券时网 时间:2016-12-20 10:42:28

  一个最新的时髦说法儿是,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多年都造不出自己的好汽车来,纯粹是因为人均收入一直没有达到足够高的水平,绝大部分人买不起汽车,中国的汽车人自然没有认真的动力;现在,人均收入水平上来了,中国人自己造的好汽车,就要陆陆续续登台亮相、惊艳世界了。

  记不清这是哪个专家说的。不过,许多时候,感情掺杂得多了,讲起话来,或者写起文章来,就很可能出现逻辑性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收入水平挺高而自己造不出汽车的国家实在是不少,而收入不是特别高却偏能造出汽车的也不鲜见。前者的例子不用举,太多了;后者呢,“现代”就是一个挺不错的标本。

  1967年现代汽车成立的时候,韩国无论是GDP、还是GNI都很可怜,1971年人均GDP不过400多美元,而当年的人均GNI更是只有290美元。按照专家的逻辑,一个刚刚吃饱饭的国家,怎么能够生产自己的汽车呢?但从成立,到引进美国福特汽车技术合作生产“哥蒂拉”牌小汽车,再到消化吸收福特技术,直至实现100%的国产化率,现代汽车也不过只用了8年时间;从1976年开始,就开始设计生产自己的汽车,到了1983年,现代汽车就开始销往加拿大,以1986年进军美国为标志,实现了现代汽车的国际定位,这个过程,现代用了20年。

  造不造得出自己的汽车,乃至造不造得出其他的什么工业产品,许多时候,收入水平低,真的不是一个体面的能够摆上台面的足以推脱自身责任的好理由;更重要的是,即使收入水平高上去了,也真的不一定就能造出自己的汽车来。人要是没志气、没毅力、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别说造不好汽车,其他的东西估计也造不好。正如中国足球,别看富裕得能花个几亿请世界顶级教练团队来帮忙,但还是不见得能给国人带来真的希望。如果有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的话,这个世界倒简单了许多;很可惜,世界的本来面貌可不是那个样子。

  这几天,炒得最火的,无疑是董明珠拿出全部身家投资珠海银隆这件事,陪着董明珠一起干的,还有王健林、中集集团(行情000039,买入)等。从这几天的报道看,围观惊叹的多,不看好的也不少,认为董明珠最终能成功造出“格力汽车”的好像还真不多。由此看来,“中国人造不出自己的好汽车”的思维惯性的影响力还是很有些韧劲儿的。

  我们最终能不能看得到、坐得上、开得起“格力汽车”,目前似乎确实不好说。银隆的技术再牛,在许多汽车行业的专家看来,其中还是有不小的缺陷,未来前景不明;董明珠等人几十亿的投资,虽然看起来不少,但与汽车行业“吃钱”的胃口相比,恐怕也就是几块点心的量级。就此看,董明珠此次投资的前景好像真不乐观。

  不过,世事无绝对,以董明珠的执拗劲儿,这件事情最好还是不要轻言“不靠谱儿”、“干不成”。造自己的汽车也好,造新能源储能设备也罢,还是造其他的什么东西,要想把事儿干成,“执拗”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一切免谈;有了这个前提,所有在围观者看来都不可逾越的难题,都有可能被最终干掉。历史已经无数次对此进行了证明。在这一点上,其实中国人最有发言权,在现代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中,这样的“执拗者”真是不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重病必须下猛药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