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照样是逐利场,一线城市的火爆带动了二线城市市场的火爆,然而一线城市的调控政策将房价上涨传导到了二线城市,于是,一场厮杀于二线城市的房企争夺战再次上演。最近,在调控政策的作用下,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楼市有所降温,但二线城市却成交火热,土地市场频频上演“抢地战”,苏州、南京等城市地价热度令业界咋舌!
相关报告显示,前4个月一线城市住宅用地供应明显下调,仅供应42宗,合计住宅用地建筑面积为632万平方米,创下十年来的最低值,同比减少7%,而二线城市则是供需两旺。根据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的数据显示,4月份包括万科、恒大、绿地、万达、保利、碧桂园在内20大标杆房企,拿地金额合计218.61亿元,整体看全月拿地金额相比一季度月均数据有所减少。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标杆房企开始集中在二线城市拿地,一线城市的占比则明显减少。据悉,2015年一季度,20大标杆房企拿地金额合计1016.7亿元,其中在二线城市花费352.94亿元,占总体土地支出的34.7%。到了今年一季度,20大标杆房企在整体花费1187.29亿元的情况下,二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吸金达636.47亿元,占比高达53.6。而今年一季度保利、万科等标杆房企购地总额为1187.3亿元,同比上升16.8%,其中在二线城市拿地总额636.47亿元,占比53.6%,首次超过五成。而这一情况在4月份进一步加剧,在总共花费218.61亿元拿地的情况下,195亿元进入了二线城市的土地市场。由于品牌房企密集攻占二线城市,二线城市成交楼面均价达3007元/平米,环比涨53%,同比暴涨180%。房价上涨带动土地市场回暖。
“什么都没做,客户就来了。去年是怎么折腾都没客户,今年则时刻被上门的客户折腾。”一季度量价蹿涨的楼市,让二线城市的开发商感觉幸福来得有点莫名其妙。
据了解,目前二线城市就正扎堆儿上演着“地王”争夺战,疯狂景象丝毫不输北上深。而二线城市的房价也必然随着地王而水涨船高。在一线城市的地价总体在下降时,二线城市却在走一线城市曾经走过的路,然而毕竟城市结构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二线城市是否具备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可持续动力?如果没有,那么地价却不断攀升无疑是找死的节奏。
而当你看到形势一片大好,房企一窝蜂拼命似的涌向二线城市时,那么它的风险也就要来了。如果房价持续飞涨,调控一定会来的,因为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实际上,一线城市调控的同时,也已经有个别二线城市已经进行过政策收紧。
如果调控不出,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地价大涨也就意味着泡沫的不断被吹大,那么二线城市的房企们,一般人可能要考虑撤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