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马光远:让一只狗当银行行长都能赚钱的日子结束了

来源:功夫财经 时间:2016-04-06 10:34:18

  ■文 | 马光远 扑腾话最标肿的正经经济学家

  《华尔街日报》最近报道:中国最大的几家银行的年度利润增速降至10年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上市银行2015年的年报正在印证这一点:截止3月31日,16家上市银行,10家披露了年报数据。除了五大国有行,还有平安银行(行情000001,买入)、光大银行(行情601818,买入)、招商银行(行情600036,买入)、民生银行(行情600016,买入)和中信银行(行情601998,买入)都公布了2015年年报。与此前的市场预期相同,10家银行的利润增速都大幅度下滑,除了平安银行, 9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都从以前动辄两位数降至个位数。

  而除交通银行(行情601328,买入)之外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行的净利润增速更是跌破了1%的心理界限。按照五大行的年报,截至2015年年末,工行、中行、农行、建行及交行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771.31亿元、1708.45亿元、1805.82亿元、2281.45亿元及665.28亿元,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48%、0.74% 、0.6%、0.14%及1.03%,而2014年这几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1%、8.08% 、7.9%、6.14%及5.71%。事实上,中国银行(行情601988,买入)业利润的下滑不限于五大行,也不限于16家上市公司,而是中国银行业整体到了利润增速的真正转折点。这个转折点迟早要来,只是在中国经济下滑、去产能及消灭僵尸企业的过程中,银行业利润的下滑伴随着不良贷款的飙升,的确引人关注,也让人有更多的担心和不好的预感。

  按照银监会的数字,截至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较2014年底提升0.42个百分点,已连续10个季度上升。在去库存和清理僵尸企业的过程中,这个数字肯定还会上升。五大行中,农业银行(行情601288,买入)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129亿元,不良贷款率2.39%,比上年同期大幅上升了0.85个百分点,成为了五大国有银行中第一家不良贷款率超过2%的银行。

  面对中国银行业的变局,我看到很多研究报告以“寒冬”来描述银行业的当下和未来。尽管当下银行业的境况并未突然而至,但想想前几年中国银行业的风光,真可谓“冰火两重天”。

  从2005年完成战略性重组以来,中国银行业告别了过去沉重的不良贷款的包袱,政策的呵护,行政管制限定其它资本的进入,再加上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周期,使得中国银行业迎来了真正的超白金10年。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天量的信贷加上政策保护的存贷差,中国银行业成为全球最赚钱的行业,工商银行(行情601398,买入)的利润甚至比苹果公司的利润都高。

  中国银行业一年的利润占到全球银行业利润的20%以上,全球最赚钱的10大银行,中国至少占一半以上。以至于,民生银行的前高管感叹,赚钱赚得自己都感觉不好意思;以至于,当建设银行(行情601939,买入)给总理抱怨银行也是弱势群体时,连总理都忍不住笑了;以至于,我的朋友姚景源先生说,即使把一只狗放到银行行长的位置上,银行也能赚钱。过去几年,一个冰冷的数字刺痛了中国所有人的心:近3000家上市公司中,16家上市银行赚的利润占到了上市公司全部利润的一半以上,这意味着,中国的公司基本都在为银行打工。

  中国银行业的利润下滑,其实既在意料之内,也在情理之中。过去中国的银行业赚钱,一靠政策保护的存贷差。中国银行业85%以上的利润都是来自没有技术含量的存贷差,在利率市场化的周期中,存贷差收窄是必然的趋势。中国银行业赚钱,二靠准入垄断。自1996年民生银行成立后,就没有批准成立民营银行,而在银行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各种机构,包括阿里巴巴都成了打破银行垄断的竞争者,各种门口的野蛮人分食了银行的利润。特别是,因为金融业的高利润,吸引了几乎所有资本的进入。在中国,一个企业一旦做大,一定会涉足金融,现在几乎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有金融板块,这从某种程度上割去了中国银行业相当一部分的肥肉。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主导的产业革命,对整个金融行业也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和挑战。移动互联网让中国银行业靠营业网点等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爱基,净值,资讯)的旧有模式彻底沦落。在技术革命下,银行将不再需要那么多实体网点,全球零售银行大规模裁员将成趋势。

  花旗预计,未来十年中,仅欧美银行业将有30%、近200万从业人员将很快失去工作。

  巴克莱的预测更加骇人:未来10年全球银行业需要裁减半数员工和分支机构,才能在汹涌的科技变革中求得生存。

  经济大周期、产业中周期、以及技术革命带来的颠覆,让中国银行业在幻想中基本告别了“躺着赚钱”的日子。中国银行业正在从过去最赚钱的行业沦为中国的风险行业。我本人一直认为,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无疑是经济下行周期下的企业债,以及过去多年,银行信贷扩张导致的信贷风险。至于房地产和政府债,属于长期隐患,起码在2016年,不会成为风险的爆发点。中国目前的非金融债务与GDP的比例已经从金融危机前的100%左右升至约250%,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这种蕴藏的风险如果不得到及时的处理,很可能引发整个经济体的系统风险。

  再说明白一点,2015年中国银行业的日子看似很惨淡,但更冷的冬天还没有到来。去产能和消灭僵尸企业,一定会拉升中国的不良贷款数字,也会提高中国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指数。银行业真正的冬天绝非2015,而是2016。一定要认识到中国经济风险的真正所在,重视非金融企业的债务,以及未雨绸缪地处理银行飙升的不良资产。否则,又会陷入像去年股灾爆发之后的被动局面。相对于股市,银行体系一旦出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