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央出台政策,释放改革红利,创造有利于维护市场稳定的大环境,但化解楼市库存也得靠开发商自己,适当降价是最明智的选择。……特别是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走到拐点的房地产业,降价促销与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毕竟买房这事儿,政府、专家、开发商说了都不算,还得看老百姓(行情603883,买入)的脸色。这么大一笔资产投资,开发商没点儿让利的诚意,谁会掏真金白银救你呢?
以上文字是12月23日《人民日报》的署名评论《这么多房子究竟怎么卖》最后一段的摘录。这篇评论虽然刊登在15版,但一上线,各大网媒纷纷转载,可见此论是十分引人关注的。
平心而论,《人民日报》这篇评论说的很有道理。房子多了,供大于求,要想出手,只能降价,哪怕“技术性止损”,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否则,大笔资金只能沉淀在那些没人住的房子中,变成了死账。而资金一旦盘活,不仅利国利民,首先得利的还是开发商自己。
这样的道理即便《人民日报》不讲,相信绝大多数开发商也不会不懂。既然明白道理,却为什么不按常理出牌呢?这其中恐怕既有《人民日报》评论分析的原因,某些开发商抱着侥幸心理走价格“高冷路线”,还有另外的隐衷也不可不察。
谁都知道,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开发商到一地,首先要搞好的关系那就是和政府的关系。这是地方政府对水电气地等公共资源的高度控制使然,开发商是绝不敢得罪地方政府的。而地方政府则有自己的考虑,房价跌,地价就可能跟着跌,至少上不去。三、四线城市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尽人皆知,可以说,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明示或默许,很多开发商是不敢“擅自”降价的,否则就可能被“喝茶”。
地方政府不想降房价除了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之外,还有社会稳定的顾虑。同一个楼盘,先开盘的均价5000,后开盘的别说卖4000,就是卖4500,那先买的业主也可能“维权”闹事,冲击售楼处,到政府去上访,搅得政府焦头烂额。政府为了息事宁人,往往也明劝暗逼开发商:不可降价!
由此而论,要让开发商降房价,除了做好开发商的“思想工作”之外,地方政府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毫无疑问,地方政府就是“鼓励”的主体,鼓励开发商适当降低房价就是政治上和中央保持一致,这对开发商来讲,无疑就是中央授予的尚方宝剑啊!
其实,中央这话,不仅是说给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听的,也是说给全国人民听的。中央调结构、去库存的决心已定,这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祉。作为先期购买商品房的业主,决不能阻止开发商降价。这和到菜市买菜的道理一样,你不能早上两块一斤买的青菜,不允许菜贩子下午卖一块一斤。你如果有投资眼光,也可以当时不买房,等到今天再买啊。再说了,国家的经济结构调顺当了,获益的不还是我们大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