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廖保平:油价不降了是一出诡异的“借霾敛财”

来源:百度百家 时间:2015-12-18 09:36:57

廖保平:油价不降了是一出诡异的“借霾敛财”

  12月15日是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日,按照此前预测,这次汽柴油折合升价大概跌1毛钱,将实现“四连跌”。然而,15日下午5点整,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消息,暂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通知中提到:我国环保形势日益严峻,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充分发挥成品油价格杠杆作用,是促进资源节约、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12月16日《现代快报》)

  按照约定的时间,12月15日,是油价调整的窗口开启日。但是,这一天油价调整的窗口并没有打开,而是依然紧闭。于是, “四连跌”落空了。为何该开启窗口的日子,却紧闭着窗口?发改委的通知语重心长: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由于污染日益严重,由于汽车尾气成为凶手,就得依靠成品油的价格杠杆促进资源节约。为此,发改委得出一个结论:这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发改委的理由诡异明显:言外之意是,虽然没有如期开启价格调整窗口,不是他们失约了,而是污染严重了,他们岂能不为环境改善做些事情?道理言之凿凿,结果却只要一个,那就是本来该走低的成品油不再降低了。多么冠冕堂皇,“油价不降了”是为了减少污染。这样的理由,似乎可以让所有人都哑口无言。就是呀,人家不降低价格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局。

  问题是,这样的“油价不降了”真的能收获“污染减少了”吗?大家对于这次油价的降低价格预测为要跌1毛钱。这个1毛钱不降低了,对于减少汽车出行来说,不会有任何意义。公车不会为了多花1毛钱而停止;豪车不会因为多花1毛钱而停运;就是老百姓(行情603883,买入)也不会因为1毛钱,把车停在车库里。所以说, “价格不降了”,车子还是依然会奔走在道路上的。

  我们再退一万步说,为了减少汽车的尾气污染,发改委可以去调高油价,那么是不是能起到作用呢?当然会,不过这得调到多高,才能发挥作用?即使油价再高,公车也不会停止,因为这是公款报销。豪车也不会停止,因为他们不差这几个有钱。当然,也有一部分车子会被逼停,那就是老百姓的车子。问题是,如果只是把老百姓的车子逼停了,这公平吗?满大街都是公车,都是豪车,却没有了老百姓低排量的私家车,是何等无奈的景象?最为关键的是,即使油价机制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可是老百姓不开私家车了,不还是需要打的或者是乘坐公交车吗?这个时候,这些车辆就会以此为由提高票价,最终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这牵涉的问题还有,发改委“油价不降了”是属于违法的行为。说好的油价依据国际油价而调整,说好的油价调整窗口,是具有法律法规庄严的。发改委岂能想打开就打开,想关闭就关闭窗口?按照这种理论,各行各业都能以环保的理由提高价格。

  “油价不降了”是一出“借霾敛财”。 “油价不降了”就能“减少污染了”?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