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天然气价格并轨的“上海利好”

来源:搜狐 时间:2015-03-04 12:23:39

  国家发改委上周六作出决定,从4月1日起,国内天然气价格正式并轨。各省增量气每立方米下降0.44元(各地门站价),存量气每立方米上调0.04元。所谓价格“并轨”,指经此番调整,增量气与存量气之间长期存在的不合理价差得已大体拉平。

  从目前看,本次并轨因不涉及居民用气价格再次上调,且拟在全国推广居民气价阶梯制,并轨对居民生活的直接冲击可忽略不计,但间接冲击依然客观存在。一旦国际油气价格掉头上扬,已被并轨“捆绑”的国内气价,将随着气价改革向完全由市场定价的最终目标前行而相应上扬。

  就此趋势,无论是制造业、服务业还是城乡居民,都得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尤需挑明的是,本次并轨改革亦是气价最终实现市场定价的起步时刻,大家可以发现,从4月1日起,就直供气用户(用气大户)的气价,发改委已允许供需双方直接谈判确定价格,性质上已等同于提前施行“市场定价”。

  对上海而言,从宏观层面来看,气价并轨是一项令兄弟省份羡慕的“利好”。上海很有眼光,经反复向中央争取,上海已于去年12月组建起国家级的“石油天然气(上海)现货交易中心”。为支持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家已同意在直供用户气价放开的同时,将这部分用气的现货交易引入该交易平台进行公开交易,继而为上海产生交易手续费及正常的利税。

  我们不能小看了直供用户用气之交易量,它可是除化肥生产用气外,其余制造业用气、发电用气和服务业用气的大头。去年,全国实际耗用天然气1800亿立方米,城乡居民用气只占400亿立方米,有此可大体推断出直供用户用气是“上海交易”厚实的“肉头”。

  当然,国家也不可能让上海独享现货交易之“厚利”。上海同时须为国家承担最终形成全球天然气“中国定价”的艰巨责任(现阶段主要是打基础)。常人有所不知,尽管中国早已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天然气体进口超级大户,但由于此前国内长期缺乏天然气现(期)货交易平台,希望形成国际天然气的“中国价格”和形成有利于我国的买方市场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尝试“率先突破”,上海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可不轻松。(作者系上海财经评论人士)经评论人士)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广州楼市取消限购 只欠东风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