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高铁出海”要算“大账”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时间:2015-02-25 12:26:38

  回望2014,“高铁出海”是关键词之一。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上有关“低价竞争”“亏本买卖”的担忧和质疑从未散去。如果把“高铁出海”仅仅看成是一笔交易,未免会限于争一城一地之得失。如果放大视野,把高铁“走出去”放到中国发展的整体布局中,就会发现其中的长久红利。

  从当下看,“高铁出海”将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支点。结束了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高铁“走出去”不仅有利于纾解国内产能过剩,还可以开拓国际市场,输出产品、技术、人力资源。与许多人认为的不同,中国在海外的铁路建设项目目前大多盈利,机车出口利润率也远高于国内。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高铁出海”不仅是某种产品、某样技术的输出。高铁是高端装备技术的集成,代表着一国的制造实力和科技水平。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向全球市场输出了无数商品,但总被贴上“低端制造”的标签。高铁能够走出国门,是一个行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样本,更代表着后发经济体国家经济的转型,有利于提升中国整体竞争实力和国家形象。

  对于未来的中国而言,“高铁出海”更意味着发展大格局的改变。在国内,高铁已经以速度之魅改变着中国的经济版图,走出海外,也将改写国际政治经济的大版图。从历史上看,重要交通工具的发展往往预示着国际发展格局的改写。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近代海洋交通技术把世界带向了“海权时代”,而高铁的出现,可能预示着以欧亚大陆为中心的陆权时代的来临。

  为未来布局,意味着中国在“高铁出海”的“旅程”中要有更多的战略考量。以欧亚大陆为例,如果能够建设由中国通往中亚、南亚、中东、东欧甚至最后直至西欧的高铁路线,不仅将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融合,还将为中国的持续发展打造向西的“桥头堡”,大大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高铁的互联互通,也是世界的互利共赢。

  不可否认,战略上的布局和财务上的分析未必能完全对等。铁路尤其是高铁,投资巨大回报期长,短期内运营很难有经济效益。但这只是就铁路来说铁路,如果把高铁对沿线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综合考量,其综合效益不可低估。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构想,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其中的关键。如果能用快速铁路把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相联,产生的巨大经济、政治意义更难以金钱衡量。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高铁建设、布局是一项长期战略,正如国内高铁建设也历经曲折一样,只有抓住当下难得的历史机遇期,精心布局“高铁出海”,若干年后中国和世界都会享受到高铁带来的红利。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服务业开放要做的几件事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