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国际油价连连下跌,本周五的国内油价也或许会迎来“十一连跌”。那么,国际油价下跌会对未来能源消费方式带来怎样的变化?油价的 “跌跌不休”又会对哪些行业、企业带来影响?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董秀成、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
国际油价连连下跌,本周五的国内油价能否迎来“十一连跌”?
董秀成:目前的价位已经相当低了 下跌的空间非常小了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油价涨多少跌多少实际上是一个很难预测的问题。打个比方,比如说我们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国际油价曾经达到将近150美元一桶。当时其实很多国际机构,包括像高盛这样的著名机构会预测油价可能很快会到200美元。那么近期因为油价又暴跌,那么对于这些机构又预测比如说油价可能还会见低,30,40,这里面就是一个心理作用在起作用,就是说看涨不看跌,越涨大家可能觉得这个东西可能越贵,越跌可能觉得大家越悲观。
如果要说底,我说这个问题现在还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但是我认为目前这个价位已经是相当低了,即使再有变动,我认为它的空间也非常小了。
刘戈:现在没人敢判断油价的底在哪儿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其实从70年代以来一直是这样,因为整个我们的工业体系和石油的关系就越来越近,而且有很多地缘政治的原因,所以涨涨跌跌。但最近这几个月来的下跌,还是出乎很多业内人士的预料。我今天看了一些资料,发现在90多美元的时候,很多人说80美元是底线,不可能再低于80美元,因为再低于80美元有很多国家就承受不了了,然后过了一两个月又说,70美元绝对是底线,又过了一段时间又说60美元是底线,到现在大家都不敢说了。因为它到底能跌到多少,有各种各样的因素,除了有供需之间的因素之外,还有炒家的炒作,所有的这些因素纠缠在一起,现在没人再敢说到底是多少。
现在整个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供应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以前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占了大部分的出口份额,那么现在它占的份额越来越小,而且从公司上来说,以前我们叫西方石油的七姐妹,它们占到了大部分的份额,现在无论是欧佩克,还是石油七姐妹,它们在整个石油市场里面占的份额相对而言都越来越小。也就是说,想搞比如合纵联衡,或者是一起制定价格政策,能够实现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现在油价到底能跌到多少更不好判断了。
董秀成:低油价会导致我们能源结构调整转型困难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油价不管是涨还是跌,它一定是个双刃剑,什么叫双刃剑?就是说它一定有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也就是说我们通常讲的利和弊,那么对不同的国家,利弊可能不一样。有的国家可能利大于弊,有的国家可能是弊大于利。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短时期内可能是利大于弊。从长远来说,它的弊端就非常明显,最大的弊端就是低油价可能会导致我们整个能源结构调整转型的困难。比如说我们现在已经制定了一个非常清晰明确的目标,比如说到2020年,化石能源降到85%,非化石能源提高到15%,那么化石能源里面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我都是有目标的,比如说煤炭下降,油相对稳定,天然气上升。如果油价下跌,那么对于天然气的上升就可能会产生一种制约。同时如果油价过低,那对于非化石能源里面,比如说像风能,太阳能这些能源的开发也面临着不利的局面。另外在油气里面,比如油价过低,那非常规油气的开发也面临困难,比如页岩油、页岩气、煤质油等这些产业,或者说这些新能源的发展也会面临着经济上的竞争力的下降。
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影响也是很明显的。比如说国内的石油企业,我们讲四大石油公司,它们的成本应该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高的,那么这种低油价对于它们提高生产能力也有负面作用。也就是说,至少目前的低油价一定会决定,比如2015年它的预算会发生改变,比如说我原来投资几千个亿要在勘探开发上,那我现在没那么多钱了,因为油价低了,那我可能会减少我的投资,这样也不利于中国国内的石油生产能力的提高。
刘戈:探讨在低油价的背景下继续推动调结构的对策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现在从消费的角度来讲,的确是降低了我们的成本,促进我们的消费。如果我们两条腿,一个叫保增长的话,对于保增长是有利的,但是对于调结构,现在尤其从远期看,如果长时间油价处于一个低位的话,对于我们调结构的确有负面作用。不光是对于新能源行业,就是对于传统的一些行业,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多企业里用的机器设备,比如说相对耗能比较高的,那么可能按照它的算帐方式是亏本的,所以它要换新的设备。
由于整个油价的变化,最后煤价可能也上不来,所以对于很多行业里面,它最后面临着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在降低,它转型的紧迫性在降低。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现在,比如说我们通过税收来进行一些调节,那么在下一步,这种影响如果再进一步的深化,那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有新的对策,怎么样在低油价的背景下能够继续推动我们的调结构。
董秀成:油价下跌会带来很难得的增储机会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总体来说,对于相关行业,尤其最直接相关的就是交通运输行业,当然我们有车的私车主大家会比较高兴。增储是很难得的一次机会,因为油价这么低,我们国家每年进口2亿8千多万吨的油,这样增加一定的储备,不管是国家储备还是商业储备,这对国家来说是有利的事情,这也是相关部门应该要做的事情。
对于海外并购,过去不管是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我们通常讲三大石油公司,它在海外已经有了相当好的经验,它在海外并购这么多年,发展的情况也不错,那么像权益油现在已经跟国内产量基本上相当了,就是2亿多吨。那么我认为在这个结骨眼上,这些公司它一定会抓住机会的。但是另外一个,我觉得除了这三大石油公司以外,其他的比如搞油气业务的一些国有公司,包括民营公司都可以趁这个机会走出去。
刘戈:这个时候对两桶油这样的企业来说也许是个机会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对中海油、中石油来说,现在是有一定的压力,但是为什么不是一个机会呢?因为如果原来一个高成本的油田,或者它们财务运作上有一些漏洞,现在由于收入的减少,那可能就面临着一个资金链短缺的问题,因为现在沙特的石油大亨又出来表态了,基本上就我不减产,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有很多公司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就支持不下去了,那么这个时候对于我们的一些大公司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记得在2009年8月份的时候,中石化收购了瑞士的公司,是非常大的一个标的的收购额,那家公司有尼日利亚、伊拉克等很多地方的油田的权益。现在看来,在油价下跌过程当中,对于那些有准备、有实力的企业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在这个时候就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
胡玉建:国家采取提高消费税的手段来调节资源和环境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两次提高消费税,这里面就反映出我们国家在税制改革上如何运用税收来调节,来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或者是环境保护。这次消费税的调节应该说幅度比较大,在国务院的同意下,由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提高消费税税率,这里面就反映了一个信号,国家可能采取一个消费税的手段来调节资源和环境。我们整个税制改革有结构性的调整,这次改革就是我们提高消费税。从整个改革来讲,我们是有增有减。今年以来,我们一方面是通过营改增,就是服务业的营业税改增值税,第二个是通过小微企业的降税,第三个是通过对科技进步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加快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小微企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整个税收是有升有降。有一个政策的鼓励导向,也有政策的调控。这里面反应的就是我们在稳经济,调结构的过程当中怎么更好地使用税收政策来引导经济,反映了这样一个明显的信号。
从这次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的新闻发言人所透露的资金使用方向来讲,主要是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用于环境保护的治理,那么需要大量的投资;第二个,是怎么来加强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我们更加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那么在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也要给予一定的资金的补贴和支持。从世界各国来讲,都要减少传统汽车的生产和消费,来鼓励新型的能源使用和新型的能源使用的汽车消费,所以各个国家一方面是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税率,来限制传统的消费方式,另一方面又鼓励新能源汽车政策导向的税收政策来鼓励发展,从而起到调节经济结构和调节消费方式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