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评论称石油公司走出去不为运回油气:不经济

来源:第一财经 时间:2014-11-18 11:49:24

  当“一带一路”展示出贯穿欧亚大陆、东连亚太西入欧洲,可望成为世界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合作带的壮阔前景时,如何脚踏实地地推进,就成为迫切的问题。

  战略构想要落地,关键还是要顺应客观经济规律。“一带一路”从根本上说是经济概念,它不是一个实体,更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为目的,而是要通过资源、市场、基础设施方面的有效合作,实现互补互利、共荣共赢。比如,一些周边国家已经表示,“一带一路”战略将缩短陆地及海上的交通里程,便利货物运输,提升物流水平,提高经济效率。这就是非常现实的经济利益。

  无论是政府发起设立的基金,还是央企的对外开拓,以及民间资金的“走出去”,在把握经济新空间的战略机遇时,也要更多地从市场规律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实施。中国之前的一些对外投资之所以受挫,就是为了“战略”忽视了市场逻辑,不少投资最终成为负资产。有的对外合作,成了纯粹的“外援”和“输血”。海外项目要争取,但如果融资也是我们提供,项目又不挣钱,后续也没有补偿机制,就要特别慎重。

  近年来中国几大石油公司都在努力“走出去”,通过大量投资获得了每年几千万吨的份额油,成绩斐然。中国石油“走出去”,最重要的是增加了全球对石油天然气的投资,增加了供给,而中国公司投资获得的产量与跨国石油公司一样,绝大多数份额都在当地或国际市场卖掉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运回来。中国进口石油的绝大部分仍是通过国际市场买来的。这是一个自由贸易的结果。反之,如果“走出去”的目的是为了把油气都运回来,一方面政治上容易被诟病,另一方面,在运费和物流上也不经济。

  作为一个正在伸开臂膀的全球性大国,中国有能力在更广空间展开资源配置,拓展在全球的利益。但是,这一切的基础还是在商言商,是利益共享。“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潜力很大。但也必须看到,新兴市场的开拓,要比成熟经济体有更多挑战,甚至意外。按经济规则和市场规则办事,应该作为基本的出发点。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地方政府别总挖空心思去救市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