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中国楼市 这个静默的冬季似乎有点长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14-10-27 09:42:02

  未来几年,原来带动楼市刚性需求的是结婚和生育这两大支撑要素,可这两类人口的增长已经有渐趋萎缩的态势。新婚对数减少,当然要在一定程度影响刚需。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69个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其中,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新房价格均环比回落。(10月24日 中国经济网)

  唐朝诗人岑参有句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9月份,本是楼市传统的“金九银十”旺销开端季,可具有全国楼市标杆意义的70城却早早地感受到“八月飞雪”的料峭寒意:69城新房价格环比下降,一线城市全跌。

  正当楼市开始步入静默的冬季时,“忽如一夜春风来”!!!在此前全国各地纷纷解开限购政策缰绳基础上,央妈再送一股强劲的解开限贷的“春风”。国庆节前一日,人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通知,要求放宽贷款限制,其中首套房的贷款利率下限降至基准利率的0.7倍。央行“救市”政策出台,意味着多年来实施的“以限治房”为主心骨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已“寿终正寝”。那么,可谓“用心良苦”的央行放松信贷的政策导向,是否能让楼市顿时“千树万树梨花开”呢?

  笔者认为,与以往房地产“救市”效应不同,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已进入阶段性调整期,要扭转这个趋势还需要较长时间。一句话,中国楼市,这个静默的冬季似乎有点长。

  有地产机构发布报告称,10月一线城市土地市场升温,房企拿地转向积极。那么,如何看待一线城市土地市场成交升温呢?笔者认为,一线城市土地本来就是“紧缺资源”,今年前9个月受楼市降温和库存压力影响,房企进入土地市场拿地没有像以往那么积极,地当然也是相对拿得少了。随着各类救市政策的推动,尤其是央行放松信贷的政策影响,房企基于“二、三线城市楼市开发的可见风险”,为了避险扎堆到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来,这都是一种房企正常“突围”策略。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10月份复苏,有部分地块楼面溢价率到半年内新高;在目前全国楼市普遍“去库存化”压力难减的情况下,即使有部分一线城市土地市场擦出点“火花”,还很难一时改变“漠然而又宁静”的楼市现状。从近来陆续呈现的房地产各项指标来看,行业指标仍运行在下行区间,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基调,还是如何去库存的问题。

  为何说楼市将经历一个有点长的静默冬季?首先,第一股冷风是刚需。多年来,中国房地产已经历了一个超常规的发展阶段,当中伴随的是刚需的超前预支。未来几年,原来带动楼市刚性需求的是结婚和生育这两大支撑要素,可这两类人口的增长已经有渐趋萎缩的态势。新婚对数减少,当然要在一定程度影响刚需。此外,农村向城市转移这种城镇化人口扩张,其进程及规模有多大,将会带动房地产市场多少“有效需求”,从目前看来很能做出评判,因为这方面受到来自政策、产业等因素变动的影响很多。

  可以说,投资需求是过去多年房价屡屡走高的最大推手。一方面是对房地产有很好的预期,另一面是由于宽松货币环境而带来大量的投资(投机)资本涌入房地产市场。如今,这两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实的货币现象和对房地产预期,已经有着变逆性的趋势变化。即使有限购限贷放松的双刺激,资本流入楼市也很难增长起来,甚至有减少的可能。

  说楼市,不得不要提到银行。央行、银监会9月30日发布的通知,已对房贷政策作出了调整;文件出台后,市场交易确实有一定的促进,可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理想。为什么?政策落地有不少难度,尤其是对房贷的利率打折政策。即使未来真的有7折利率在商业银行推出,能改变多少楼市走势也很难说。此外,“9-30通知”还有一个备受关注的节点,那就是中国“两房版”的MBS开闸;通知提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笔者认为,成规模地启动MBS的前提要素是,如何应对各类风险管控。中国MBS市场还一时难以快速地大规模启动,最多仅是试点运作。期待MBS开闸来提振房市,目前看来还是远在天边的彩霞。

  房地产市场将进入一个低平稳增长阶段环节,市场内部的分化调整步伐或将加快,真正意义上的行业市场洗牌大幕或许将在不远的将来拉开。我们虽然不能轻易下结论说房地产未来前景不好,但可以肯定的是难以像过去几年那么好;多数房企今后可能要熬一个有点长的、而且是静默的冬季。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