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评论>

“救市”要有底线

来源:金融界 时间:2014-07-17 17:36:34

  虽然房地产市场已经呈现区域化格局,地方政府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双向,乃至多向的房地产调控措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下房地产市场可以无限制,无节操地去“救市”。

  7月15日,常州日报作为地方政府党报,竟然在头版头条发文号召市民买房,称是最佳买房时机。这种“救市”之举,实属没有节操的行为。

  了解常州房地产市场的人都知道,长期以来,常州就是房地产严重供过于求的市场代表。从2006年以来,每次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常州都是重灾区。归根到底,是地方政府卖地规模太大,城镇化人口规模跟不上房子供应量。加上常州过去是加工制造业的基地,城市发展规划过快,而后来加工制造业出现了衰退,城市人口聚集能力衰减,由此造成了大量的房屋闲置、空置,卖不出去的情况很多。

  还记得2008年房地产调控的时候,常州就曾采取过政府出钱从市场上购买商品房来作为保障房的情况,这个做法虽然在当时从保障房的建设角度,是一个创新的地方,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常州市场上的房子过剩问题,一直是长期存在的。

  这次房地产市场调控深度和广度还远没有到位,呼和浩特等一些城市宣布放开了限购,但是这些措施,都符合地方房地产市场情况,也不会给市场带来过大的市场干扰因素。而常州竟然在当地党报头版头条发文号召买房,却是有点滑天下之大稽的意味。

  这种“救市”做法,也未必有效。常州房地产市场过剩的问题,根源在于地方政府供地过剩,应该按照住建部等部门提出的双向调控的措施,加强供地控制,同时制定人口和土地、房屋建设匹配的城镇化规划。地方政府不应该无节制卖地,应该尽快从土地财政的依赖中摆脱出来。而不是靠地方党报来吆喝几句,号召买房,就可以解决这个城市房屋高库存的问题。

  (摘自人民网

作者: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某些媒体忽悠民众赶紧买房很下作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