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上线,至今已整整一年。一年的时间里,“余额宝”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使“互联网金融”渐成风潮;在开平民理财风气之先河的同时也使金融行业的一潭死水被打破。展望未来,或许余额宝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理财神器”,而更像是一场金融变革的先声。
可以用“没想到”来形容余额宝这一年。余额宝一年发展之快,产生影响之广之大,是其管理层没有想到的。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CEO彭蕾此前说:“尽管余额宝受到的喜爱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但回归到做余额宝的初心上来,它从来不是为了颠覆谁或者打败谁。”
截至今年3月31日,余额宝资金规模达5413亿元。据坊间消息,截至目前,余额宝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1亿户。更重要的是,余额宝的行业带动力之大出乎意料,百度、腾讯、苏宁等众多互联网平台都开始了在线理财的试水,从而使得中国的货币基金规模爆炸式扩张。2013年5月底,国内货币基金的规模只有5640亿元;到今年4月,货币基金规模已达1.75万亿元,净增长近1.2万亿元。
没有想到余额宝一年帮屌丝们赚取收益75亿元;没有想到每天有2000万用户在手机上看收益;没有想到在余额宝上可以一边赚钱一边花钱,每天余额宝用户网上花掉数百万元。更没有想到的是余额宝对传统金融带来的冲击。首先,对传统管制利率体制带来巨大挑战,倒逼加速利率改革。其次,对传统银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其经营核心业务——存款大量流失。
最没有想到的是,宝宝们经受住了一系列考验。金融业最大的危机是支付危机,最大的风险是支付风险,即当众多客户或者投资者一窝蜂前来提取存款或者赎回基金时,有可能引发挤兑风险,爆发支付危机,最终可能导致金融机构倒闭破产。
从根本上说,导致兑付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经营不善,将客户资金放在了难以收回的贷款等运用上,导致没有足够资金应对客户集中提取存款。但也存在巴塞尔协议3中提到的声誉风险。一个谣言、一个不利传闻、一个负面消息,都可能引发挤兑潮。而余额宝为首的宝宝们却创出了奇迹。从余额宝周年,我们看到了互联网金融创新类产品——宝宝们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建立在互联网金融这个伟大的创新基础上,建立在大数据这座大金矿上。这是传统金融企业无法企及的。
余额宝的基金客户超越了中国所有基金公司在过去十几年发展的客户。这说明了互联网在中国的价值,也体现了技术的威力。余额宝从一开始就放到了云计算平台上,所有的交易都在云上完成。如果用具体的数字来解释就一目了然了,比如它当前支持并发4000笔/秒,平均每日处理订单达850万笔,日处理记录数达5000万笔,如今累计处理交易笔数接近15亿笔。余额宝这套系统一天处理的业务,相当于一个人工不吃不喝处理10年。
从防范集中赎回兑付风险上,余额宝有资金流出预测系统,它会每天定时进行业务预测,据说平均预测准确率达86%,最高达97%。能够最少提前一天预测到明天大概的赎回量,然后告诉天弘提前开始做资金准备。
余额宝并没有仅仅止步或满足于货币基金的单一理财模式,而是借助上亿客户量、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创新出更具附加值的东西。献给余额宝周年生日最好礼物的“宝粉网”在2014年6月13日横空出世,定位于“新型社交+金融服务”、满足庞大用户群的社交和互助需求。“宝粉网”整体为卡通风格,包含“余额宝”、“过日子”、“宝藏”和“心愿树”四大板块,每个板块都贴近于80后、90后年轻人的思想习性,这必将大大提升客户对余额宝的粘合度。最主要的是,其开始着力挖掘余额宝超过1亿客户在平台上留下的足迹,这种创新是现有传统金融机构还谈不上去做的。
总之,一年来,宝宝们经受住了来自体制内外的打压、围剿、质疑的考验,其安全性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其生命力来源于互联网金融的伟大创新。(作者系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