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案剖析>深度调查>

迅游科技连创A股新纪录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6-29 21:57:48
  明星股迅游科技又创造了A股诸多纪录:没打开涨停板便因重大事项而停牌;自上市21个交易日即有高管辞职;仅差一个涨停即可加冕股王。

  高管:上市21个交易日即辞职

  截至6月24日收盘,明星股迅游科技以每股297.30元/股的价格,直逼两市新股王暴风科技的307.56元。目前两只明星股均因重大事项而停牌。

  从上市到6月24日停牌,迅游科技飙出20个涨停板,并未开板,而投资者希望借打开涨停板冲入其中大捞一票的美梦,也因其停牌而提前结束。

  当天该股发布公告表示,由于正在筹划重大事项,从6月25日开市起停牌。昨天中午又传来该公司高管闪电辞职的消息。

  迅游科技午间公告,称当天收到叶昌茂的书面辞职报告。叶昌茂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投资部经理职务,辞职报告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辞职后,叶昌茂先生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截至公告披露日,叶昌茂先生直接持有公司股份186666股,其作为公司高管的相关股份锁定承诺不变。

  叶昌茂的辞职距其上市仅21个交易日,创造了A股高管上市不久即闪辞的纪录。

  股价:距股王一步之遥

  迅游科技较每股33.75元的发行价,涨幅已近八倍。按目前价格估算,当初中签新股的投资者,每中签一个号,盈利可达13万元。

  据了解,迅游科技公司主业为网游等互联网实时交互应用提供网络加速服务,主要产品是“迅游网游加速器”。在上市之初就受到业内看好,并屡被拿来与“最牛新股”暴风科技进行对比。特别是迅游科技不久前以3000万元入股生产锤子手机的锤子科技,一度被市场认为股价上涨的一大助力。

  6月17日,迅游科技公告称拟斥资3000万元增资锤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下称“锤子科技”),获得后者1.13%的股权。成立于2012年的锤子科技主要经营范围为生产手机、技术开发、基础软件服务等。目前第一大股东罗永浩持股56.36%。完成此轮融资及股权调整后,罗永浩持股比例将降至28.46%。

  迅游科技为何看中锤子科技?业内人士分析,其主要目的是借助于锤子手机增加旗下手游的用户和入口。截至今年一季度,锤子科技尚未盈利。迅游科技也在公告中特别指出,智能手机及相关移动互联网服务目前处于市场发展阶段,竞争非常激烈。锤子科技如果未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投资将面临失败和亏损风险。

  股东:低学历创业激励草根

  媒体惊讶地发现,这家高科技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的学历仅为初中,董事长章建伟的经历也成为激励草根创业的“神剧”。

  招股说明书显示,迅游科技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章建伟、袁旭和陈俊三人,他们也是公司创始人以及最核心的高管。其中,章建伟生于1974年,为迅游科技董事长,担任董事、总裁的袁旭和董事的陈俊则均为“80后”。

  作为科技类上市公司的迅游科技,三位核心股东的学历显得“特立独行”:章建伟为初中学历,袁旭和陈俊则是高中学历。

  简历显示,章建伟1989年~1999年从事纺织行业相关工作,2000年开始从事网络方面的工作,2005年创立蓝月科技,2011年11月至今任迅游科技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生于1984年的袁旭,1997年开始从事网站、网络聊天室创意、管理等工作。照此估算,袁旭涉足互联网行业仅在13岁左右;此外,1980年出生的陈俊,2001年~2005年作为独立开发人进行网络游戏周边工具软件的开发工作。

  随着股价飞涨,公司股东的身家也是一路暴涨。80后总经理袁旭持有531.59万股,市值达15.8亿元。公司董事长章建伟持有542.36万股,市值已达16.1亿元,公司董事陈俊持有389.09万股,市值11.56亿元。上市不到一个月,三位股东身家合计超过40亿元。

  业绩:新的利润爆发点不明显

  迅游科技股价耀眼,在于近期市场大幅波动,很多次新股均已打开涨停板,并从高位跳水;而该股却我行我素,一骑绝尘。

  据了解,迅游科技的业绩并不出众。2013年业绩增长48%,2014年增长24%,今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为-10%至+10%。市场人士认为,对比一下2014年客户端和网页游戏市场增速,其业绩的增长显然并不出众,今年有可能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这不是一家高速发展的公司,新的利润爆发点也不明显。

  目前迅游科技动态市盈率为177倍,其估值为120亿元。而其所在的网络游戏板块,截至昨天,其平均市盈率为142倍。从价格看,已停牌的暴风科技以每股307.56元的价格,暂居两市第一高价股宝座。

  作为网游板块仅有4000万股本的袖珍股,其总股本仅有暴风科技的三分之一,其后续走势能否取代暴风科技,仍然是市场的一大热点。

  文/本报记者刘慎良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