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回声报》2月11日刊登《侵蚀世界经济的五大异常情况》一文,作者为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末日博士”努里尔·鲁比尼。
文章称,自年初以来,全球经济正面临一个新阶段,即金融市场出现严重的游离性,表现为股票和其他风险资产价格暴跌。导致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多种:如担心中国经济硬着陆;在美联储开始提高利率时害怕美国经济增长下降;担心伊朗-沙特冲突升级;还有全球需求表现出种种疲软迹象,首先是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一路下跌。
石油价格暴跌,市场上缺少流动资金,能源行业的公司(尤其是美国的)债务日渐增多及石油出口国的脆弱性加剧了对信贷市场上出现未付款和系统危机的担心。
文章称,因为全球经济面临五大异常情况,这些风险就更可怕了。
第一,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潜在的经济增长因公共和私人债务负担、各种限制投资的不确定因素和人口快速老化(这意味着储蓄增多和投资减少)而下降。此外,许多技术创新没能提高生产率,结构改革的速度依然滞后。
第二,实际增长软弱无力,原因在于,先是在美国、接下来在欧洲、如今在负债累累的新兴国家开始的减债进程十分痛苦。
第三,各种经济选择(特别是货币措施)越来越不那么正统。货币和预算政策之间的区分变得越来越模糊。10年前,谁听说过零利率、货币量化宽松、放宽贷款或银行存款负利率呢?没人听说过,因为这些非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那时并不存在。但现在,它们已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和甚至某些新兴国家的标准。
文章称,欧洲央行和日本银行放出的信号和最近的决定,给人更多的感觉是今后还会有更多非正统的措施。一些观察家从所有这些措施中看到了一种信用货币贬值。他们认为,或许会由此导致急剧上升的通货膨胀,长期利率大幅提高,美元贬值,金价和其他原材料飞涨,还有贬值的信用货币被看不见的货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