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参考消息>

英媒:全球股灾根源不在中国

来源:参考消息网 时间:2015-10-07 12:35:23

         外媒称,股权市场目前看上去病得很严重。此次市场混乱的一个直接原因是中国——其经济增长正在放慢,人民币在8月中旬遭遇神秘波动。另一个直接原因是对利率提高的日益恐惧。虽然美联储在9月按兵不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动荡,但耶伦和她的同事们已经给了大量暗示,表明有意在年底前收紧货币政策。与此同时,在英国,工资增长已推升了对于英格兰银行可能将更加认真地考虑加息的期待。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10月1日报道,央行的银行家们在不停地告诉我们,通胀很快会重返2%这个对多数主要经济体来说是一个神奇数字的目标。而且他们通常持这样的观点,即最近的通胀下降主要是因为暂时性的原因:油价下降、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汇率强于预期。

        报道称,但央行的银行家们永远预测通胀会回归目标,因为其他的任何情况都表示失败。不管是货币坚挺(美国和英国)还是货币疲软(欧元区和日本),通胀始终都低于预期。而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可能与其说是西方消费者的意外收获,倒不如说是一个表明世界范围内通缩压力已经加剧的信号。

        从2009年初至今年5月间,美国国债的总回报率达到令人满意的24%,但在标准普尔500指数171%的涨幅面前黯然失色。股票表现如此出色的一个原因是,它们在金融危机期间表现得太糟。此外在美国,经济内部的利润分成迅速上升,主要原因是企业能够压缩工资开支。与此同时,量化宽松摆明了是要鼓励长期投资者远离低收益的国债而转投股票和其他“风险更高”的金融资产。

        报道称,不过,量化宽松并没带来多少这样的效果。它确实帮助避免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重演,但我们尚未看到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那种经济增长和通胀状况的回归。投资疲弱,生产率令人失望,世界贸易在收缩,而且由于利率接近于零,一旦出现另一次经济震荡,传统的货币政策几乎无能为力。

        

        换句话说,也许股权投资者正意识到,股市只有在经济增长强劲或防止通胀危险的措施高于一切的情况下才会有出色表现。货币政策支持——不管是传统的还是非传统的——本身不具有永久性的功效。投资者或许仍在希望美国企业在今后几年能够挤出更多利润,但一个单单以利润分成增长为基础的投资策略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报道称,中国也许问题丛生,美联储也许越来越喜欢挑起事端,但二者只是造成投资者不安的直接原因。基础已经动摇了很长时间:中国和美联储只是让一个已经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而已。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