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网站7月21日文章】题:成都加入中国的远程大联盟
苦尽甘来。9年前,成都迎来了第一个将中国的二线城市与洲际目的地连接起来的定期直飞航线。今年,由于阿姆斯特丹及其他航线,位于中国西南部的这座城市成为中国主要商务航空运输中心之一,现在它是中国大陆第四大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
2006年,荷兰航空开通成都直飞阿姆斯特丹的航线,使成都领先于它在中国西南部的竞争对手。这似乎是被国家当局认可为第四大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举措之一。但是,中国民航总局对谁来发挥这一作用并不感兴趣。中国有三大主要航空公司,每个公司都在中国三大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之一有一个与国际口岸连接的主要基地。这是一个享有盛誉的计划,民航总局一直在这样做。
然而成都没有放弃。在其他二线城市设法吸引国内外航空公司的长途服务时,成都得到了更多青睐。最终,民航总局于今年5月表示,成都新机场的定位是中国大陆第四大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与北上广平起平坐。当10月份与巴黎的直飞航线开通(需经民航总局批准)后,成都将拥有5条直飞欧洲的路线。
成都商业航空的成功只是中国二线城市迅速增加的长途运输业务蓝图上的一个亮点。整个中国共有20多条已经在运营或已确定运营的这样的航线,而2011年时还仅有4条。
尽管荷兰航空、德国汉莎航空以及后来的芬兰航空和法国航空公司打了头阵,但中国三大航空公司现在也越来越多地致力于将中国二线城市与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连接起来。
只有少部分与成都、武汉和西安等城市相连的国际城市是世界级商业中心。这反映出中国这些城市的境外旅游优势。比如,很少有悉尼的乘客到重庆去,他们也不想到中国的这些城市度假。但是,重庆及周边地区有几百万人渴望到澳大利亚度假。
中国的“一带一路”设想对民航总局选定成都作为重要的国际口岸的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政策强调,中国必须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成都并不是与中亚各国连接的位置最好的城市,不过,更往西的其他城市经济不够发达。(作者布拉德利·佩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