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对中国145%关税无法长期维持,美中贸易谈判或迎突破

2025年05月07日 07:30:30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近日公开表示,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45%关税政策“无法长期维持”,并暗示当前的关税水平对双方经济均不利。这一表态引发市场关注,同时也为中美贸易关系的未来走向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谈判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取得实质性进展。他强调,目前的关税政策不仅不可持续,而且对美国经济造成了压力。例如,美国通胀率持续攀升,而高关税政策被认为是加剧通胀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美国企业也因供应链问题面临挑战,而这些都与当前的关税政策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中方对此表示坚决立场,认为美方加征关税的行为严重违反国际贸易规则,并已对美国输华商品采取反制措施。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早在2024年4月就宣布将美国进口商品关税提高至125%,并明确表示若美方继续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中方强调,只有通过平等、互惠的对话才能解决贸易争端,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只会损害双方利益。

  贝森特还提到,美国的目标并非与中国脱钩,而是希望通过谈判达成一项新的贸易协议。他指出,目前的关税政策与过去基于货币和贸易协定的模式截然不同,这种做法不仅不可持续,还可能引发更大的经济风险。他还透露,特朗普政府愿意降低关税,并寻求一种更加灵活的合作方式。

  然而,中方对此持保留态度。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美双方尚未就关税问题展开磋商或谈判,美方不应混淆视听。中方强调,只有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对话,才能真正解决贸易分歧。

  从经济角度来看,高关税政策对美国企业和消费者造成了显著影响。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美国加征关税不仅未能有效改善其贸易逆差,反而导致国内通胀上升,并对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影响。此外,美国企业因供应链中断而损失惨重,这也进一步凸显了当前关税政策的局限性。

  与此同时,中国则在积极调整自身战略。面对美国的高关税政策,中国企业正在加速国产替代和供应链重构。例如,在半导体、化工品等领域,中国企业正逐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并寻求更多元化的供应链来源。这种战略调整不仅有助于缓解外部压力,也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尽管贝森特对中美贸易谈判持乐观态度,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双方达成协议仍需克服诸多障碍。一方面,美国需要在政治压力下作出妥协;另一方面,中国也需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

  贝森特的表态为中美贸易关系注入了一定的希望。然而,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双方能否真正实现互利共赢仍需观察。未来几周的谈判结果将成为决定中美经贸关系走向的关键。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