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所致肺炎
起初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
目前认为具备人传染人的能力
多数预后良好,少数病情危重,甚至可导致死亡
疾病定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
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目前,该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目前认为,该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根据既往SARS传播方式,密闭、不通风场所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需加强预防和隔离处理。
流行病学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首例患者于2019年12月12日在湖北省武汉市被发现,随后的患者多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或家庭聚集现象,目前感染源仍不明确,可能的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2020年1月7日21时,研究人员在患者标本中检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1月10日24时,完成病原核酸检测;
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截至1月23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29个省(区、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830例,其中重症177例,死亡25例,其中湖北省24例、河北省1例。已治愈出院34例。20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疑似病例1072例。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5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2例,澳门特别行政区2例,台湾地区1例。累计收到国外通报确诊病例9例,其中泰国3例(2例已治愈),日本1例(已治愈),韩国1例,美国1例,越南2例,新加坡1例。
患者最常见的问题
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有什么症状?
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症状严重程度取决于病毒的类型以及人体的免疫水平,常见的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更严重时会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等,可导致患者死亡。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吗?
是的,新型冠状病毒是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传播通常发生在在家庭、工作场所、人群密集区域或医院等。
目前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吗?
没有,新发疾病可能需要很多年时间才能研发出接种的疫苗。
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方法吗?
对于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医护人员会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威胁吗?
是的。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密切接触,更容易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威胁。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医护人员加强自身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最大可能避免医院感染。
我该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
由于该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预防与隔离是最有效途径,尽量减少与感染或潜在感染患者接触的机会。首先要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在公共场所要戴口罩。其次要注意手卫生和饮食卫生,勤洗手、多饮水、避免疲劳、保证睡眠,家庭和工作环境保持多通风。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症状,要注意咳嗽礼仪,要及时就医,前往医院途中,戴口罩。
病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主要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
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容易成为危重症患者。
基本病因
冠状病毒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既往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6种,即HCoV-229E、HCoV-OC43、SARSr-CoV、HCoV-NL63、HCoV-HKU1和MERSr-CoV。此次引发本病的是一种先前没有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第7种。
诱发因素
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容易成为危重症患者。
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
轻症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
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可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等表现。
典型症状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
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
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
高热较少,38度左右,部分可不发热,约7~10天病情可进展;
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
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可导致死亡。
就医
该病为急性感染,常在第一周病情逐步加重,如有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近期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乏力、咳嗽等;
发病前两周内有武汉居住或旅行史;
发病前两周有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
呈聚集性发病(2人及以上)。
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来初步了解病史,患者可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回答:
什么时候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发病前去过哪些地方、接触过哪些人?
身边是否有人有类似症状?
是否有呼吸困难?
有什么基础疾病?
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
同时符合以下2条: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两周内有疫源地(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疫源地(武汉市)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
临床表现:发热;具有病毒性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基础上,具有下列之一:
病原学检测:采集咽拭子、痰液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就诊科室
发热门诊、感染科。
相关检查
医生查体
主要针对肺部进行相应检查,听诊呼吸音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肝肾功能:可有转氨酶、肌酸激酶等升高。
C反应蛋白(CRP)升高、降钙素原可正常。
凝血功能:D-二聚体可升高。
影像学检查
CT检查早期表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肺外带明显,进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等,部分可有肺实变改变,胸腔积液少见。
特殊检查
病原体检测,采集咽拭子、痰液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实时荧光RT-PCR,其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或病原体基因测序提示与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需要与流感病毒、SARS冠状病毒、MERS冠状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鉴别,以及与支原体肺炎、细菌性肺炎等鉴别。
医生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进行判断,此次肺炎最主要特点是起病不典型,高热较少,多数38℃左右,部分可不发热,干咳为主,与流感相比,重症进展略慢,通常需要7~10天开始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最终确诊需要依赖病原学检测结果。
治疗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缺乏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以隔离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急性期治疗
有缺氧、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氧疗(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必要时给予无创或有创呼吸机支持。
一般治疗
隔离治疗:应当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医院隔离治疗,危重症病例应尽早收入ICU治疗,解除隔离需要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连续2次(至少间隔1天)病原体检测阴性。
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充分补充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
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及肺部影像学检查。
根据氧饱和度变化,给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吸氧,必要时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等。
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药物。
抗菌药物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加强细菌学检测,有继发细菌感染证据者可使用。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预后
该病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可导致死亡,尤其是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容易成为危重症患者。
康复
个别重症患者可能会有肺纤维化,康复需要较长时间。
并发症
重症病例患者可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
日常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日常生活管理重在预防感染和对疑似及确诊病例进行有效隔离。
家庭护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家庭聚集现象,有疑似症状则及时至传染科就诊,需要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医院隔离治疗。目前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轻症患者也需要隔离,不可以在家隔离治疗。
日常生活管理
公共场所注意戴口罩,努力做好个人防护是切实可行的办法;
注意手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清水洗手,或含有酒精成分的手消毒剂;
注意正确的咳嗽礼仪,打喷嚏不要用手去捂,要用肘部或纸巾遮挡;
注意多喝水,多休息,避免熬夜,提高个体免疫能力;
居住及工作环境中多保持通风状态;
合理饮食,烹饪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不要去人群聚集处,避免近距离接触任何有感冒或流感样症状的人。
日常病情监测
注意监测体温,如有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及时就诊。如发病前两周内有疫源地(武汉市)居住或旅行史、有与确诊或疑似患者接触病史,或者有集体发病表现,需及时就诊并主动隔离。
特殊注意事项
该病潜伏期可有1~2周,如有确诊或疑似患者接触病史,即使暂时没有发热等症状,也需要主动隔离。
解除隔离需要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连续2次(至少间隔1天)病原体检测阴性。
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时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方法。
做好个人防护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这包括不要去人群聚集处、勤洗手、多饮水、注意休息等。
习近平: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 原标题: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 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4日下午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详细】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18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