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民营博物馆的情怀至上,但却夜路蹒跚。
今天,民营博物馆正迎来希冀,但却深陷困境。
明天,民营博物馆是退是进,如何决断?
在前两篇文章《命系一纸公文,被捧杀的民营博物馆》和《“漩涡”中的民营博物馆》相继揭示了目前民营博物馆的在发展历程中所面临的尴尬局面和法律困境后,本篇文章将重点放在研究民营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之路上。
昨天:民营博物馆的发展与蹒跚
以2010年为转折点,受到由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牵头,联合七部局颁布的《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的影响,民间收藏家的情怀陡然释放,大家纷纷开馆亮宝,民营博物馆数量迎来了快速发展(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文物局公开资料,由鑫融基金融研究院整理
窥其价值,大概有三:
1、藏品种类广泛,有效填补国有博物馆的门类空白
民间博物馆的藏品不仅仅局限于具有经济价值的藏品,还包括奇石、根雕、老家具、古钱币、民俗物品、工艺品、乐器、民间装饰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藏品,有效填补了我国国有博物馆的门类空白。
2、藏品个性十足,足可彰显乡土文化
由于国有博物馆展出的主题或种类往往是固定的,而民营博物馆的藏品则是根据馆长的爱好而设定的,在展出形式上灵活多变,主题精准且丰富,让参观者能够体会到不一样的地方文明史。
3、便捷展示,集散落为一体
民间博物馆在藏品的征集上存在明显便捷,通常是馆长将各地淘来的宝贝进行展示,尽管存在着某些漏洞,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集聚了散落在民间文物。
但是,这一阶段民营博物馆的发展之路,充满着法律条文的修改、政策法规的变动、社会舆论的喧嚣和政府态度的阴晴等外生性的变数,可谓是夜路蹒跚,摸黑前行。
今天:民营博物馆的希冀与困境
今天,民营博物馆的昙花之势已经显现。这不仅仅是因为XXX在XXX时间发布的一纸公文,而且更是缘由于根深蒂固的“所有制歧视”。
民营博物馆与前车之鉴的民营企业,二者有着太多太多的相似。胎里带的民营和国有的鸿沟,难以消融。
建馆之初:财政划拨与间接扶持
“博物馆”这一概念是由西方传到中国的“舶来品”,而且有历史记载的中国第一家博物馆就是由民间创办的。回顾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史,却发现国家对于“国有博物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是方方面面,是真金白银的划拨资助,资助的范围囊括了博物馆的方方面面。
而对“民营博物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文件在2010年才第一次提及,而且扶持政策主要是在税收、土地、水电等等的间接优惠。殊不知,民营博物馆的创办者已经将终身的积蓄投入到藏品的收藏之中,再难有闲暇资金进行馆舍建设,优惠的政策之门往往不是“玻璃门”就是“弹簧门”。
成长过程:锦衣玉食与粗茶淡饭
现阶段,民营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的地位差别巨大,这一点在前两篇文章中已有提及。国有博物馆就像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小孩,整个成长过程始终享受着全方位的照顾。最终成为我国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力量。而民营博物馆就是后娘所生、被受歧视的野孩子。这种与国有博物馆功能相同,使命相同,同样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重任的民营博物馆,却在种种非议下自力更生。
最终结果:稳而不进与良莠不齐
目前国有博物馆主要吸纳的都是相关的专业人才,使得整个运作过程平稳有序,但是往往因为“所有者缺位”而导致在发展观上“求稳勿进”。
而民营博物馆因为受制于资金、场地、地位、管理和举办者的诉求等等差异,使得良莠混杂。甚至出现以博物馆之旗,行推销产品之实的行为。从目前已经爆出的案件来看,它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明天:突破瓶颈,对症下药
1、药方一:财政划拨专项资金
将过去对民营博物馆的间接优惠政策变成直接的资金支持。可由当地政府划拨专项资金进行补贴,这笔钱并非直接给与博物馆的个人,而是要严格按照规定将资金用于民营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开销,当民营博物馆建成后要免费向公众开放。政府的资金补贴相当于购买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服务费用。
2、药方二:同为国民,切勿亲疏有别
要进一步贯彻习总书记对民营经济都是一家人的指示,民营博物馆和国有博物馆同等重要,也是一家人。这不能仅仅停留在文件上、口号中,更要体现是实际运作中。
民营博物馆与国有博物馆一样,都承担着传播我们灿烂文明的责任和义务,需要享受相同的“国民待遇”。如果把我国博物馆事业比作一棵苍天大树,国有博物馆是树干,民营博物馆是树叶,二者相互依存,不可或缺。
3、药方三:严把准入与强制退出
各级文物主观部门要严把民营博物馆的准入门槛和在博物馆营运期间的全过程监管,对藏品进行规范化管理,把一些名不副实、浑水摸鱼之辈坚决挡在门外。对于一些因为各种缘由而无法持续经营下去的民营博物馆要依法强制退出。
4、药方四:修订法律要尊重“常情”
目前相关法律规定民营博物馆的退出机制实行的是“一刀切”的“藏品无偿转让”。这显然是不符合民间常理和常情。因为这些藏品蕴含这收藏家的时间、心血和资金的付出。如果不进行适当的修改,民间的收藏家只会把自己的藏品“越捂越严”。这需要各级有关部门抓紧统筹解决,给民营博物馆一个合情合理的答复。
对民营博物馆的期盼:好儿当自强
常言道:“有为,才能有位!”
1、要让文物“活”起来
当一个饱经沧桑的历史文物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游客面前,又会有多少人不愿意去聆听其背后的故事呢?
民营博物馆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手段,通过人景合成、裸眼3D、三维动态、AR等多媒体成像技术,把文物背后的故事活灵活现的展示在游客面前,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的近距离触摸历史,实现文物与游客的全方位互动。
2、要让文物“动”起来
当走进博物馆成为人民群众的一种生活习惯,那么民营博物馆的良性运作还会远么?
民营博物馆应加强与当地的国有博物馆,以及周边的医院、学校、社区、企业等进行更深入的互动。将封闭与开放相结合,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让将藏品走出去。
一方面,将国有博物馆打造成一个开放式平台,覆盖周边的民营博物馆,通过宣传、引流、合作等方式,逐渐提高民营博物馆的知名度,为民营博物馆的发展带来生机。
另一方面,定期在周边的医院、学校、社区、企业进行巡回展示,以展厅或陈列室的冠名权或教育基地等形式,通过接受捐赠、资金控股或馆际合作的方式进行深度合作。
3、要让文物“热”起来
当民营博物馆可以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距离我国经济的再次腾飞还会远么?
尽管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博物馆都是“非营利性”的,但在“非营利性”背后却也蕴含着包括、旅游、教育、餐饮、酒店、创意、周边等产业的巨大商机。将一元与多元相结合,努力打造民营博物馆的品牌效应。一个知名的民营博物馆能够为地区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为提升地区软实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窗口作用。
(客户宣传稿件,图文均由客户提供,仅供参考)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18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