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百年老店,成为上市公司,进入世界500强,是每一个企业的梦想,也是每一位企业家的豪情壮志。
然而,常常会听到媒体报道:
某企业因为生产“问题产品”、危害公共安全而被倒闭了,
某企业因为安全事故、污染环境被强制关门了,
某企业因为财务造假、诚信缺失被破产清算了……
营商环境建设,就是为了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而每一个企业,作为社会生态中的一环,同时也影响着其他企业的营商环境。
因此,企业作为重要主体,一定要修炼好“内功”:扎扎实实做产品,培育“匠心和企业家精神”,建立诚信文化,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否则,再优良的营商环境,也难以产生企业价值。
一、营商环境建设的企业主体
2019年8月3日,我们“沙里淘金财经观察”举办了第六期的开元财富论坛。论坛主题为“洛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就职于政府部门的多名硕、博高端人才和著名企业高管与会,经过深入探讨最终形成的共识是:建设营商环境,需从人文、产业和政务三大系统着手,而三大系统的构建有赖个人、企业和政府这三大主体的共同努力。
8月30日,我们推出《民风不正,岂能营商?》,探讨营商环境中个人主体的素质问题,引起广泛共鸣。今天我们进一步探讨营商环境中企业主体存在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几个广为人知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产品不合格,无异于谋财害命
2008年,三鹿集团的“毒奶粉”事件,受害儿童超过5万人,引起全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曾经的奶业巨头,因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最终逃不过“破产”的命运。
案例二:突破道德底线,挑战人性
2018年,长生生物违法生产“毒疫苗”,涉案数量高达65万支,覆盖全国多个省市,让人触目惊心。该疫苗事件践踏了人的道德底线,最终,公司被强制退市,高管集体被逮捕。
案例三:财务造假,贪婪无度
2019年8月9日,焦点访谈播出《财务造假须严惩》专题报道,点名了康得新、康美药业、辅仁药业等一批上市公司涉嫌财务造假的违法违规行为。这些“优秀”的公司,贪婪地挥霍着广大投资者的信任,最终难逃厄运。
案例四:讲故事画大饼,害人害己
曾经的“大白马”,信威集团沉迷于“挖运河、放卫星、造潜艇”,故事讲的天花乱坠,最终落得个一地鸡毛,生生“活埋”了15万股民。
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因多元化扩张而负债累累,最后死在猪价飞涨的路上。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正是因为他们忽视了“社会责任”,丢弃了“诚实信用”,忘记了“企业初心”,最终只能被社会遗弃。大浪淘沙,唯有修炼好内功,方能成为真金。
二、企业“内力”不足:人性是根源
人之初,性本善。人心有善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然而,物质欲望的追求,又决定了人性的恶:“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
企业作为“经济人”,在“善和恶”面前,往往做出利于自身个体的取舍。“投机和贪婪”的自我选择,使得企业表现出以下三个方面:渴望挣快钱,不讲诚信,侥幸心理。
1、挣快钱,过度扩张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过去经济发展的停滞,带来的是报复性的增长过程。一夜之间,做股票的暴富了,买房子的发财了,年轻人讲的事业就是“上市”,企业塑造成功人士形象的广告也不忘了说要“上市”。不断出现的新经济形式所提供的可能,和社会不断崇尚挣“快钱”宣传的同时,整个民族都患上了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饥渴症和不平衡心理,贻害着我们的企业,贻害着我们的国家。
经济的发展自有经济的规律,企业将倾自有将倾的原因,共性之一就是,短期市场提供了赚“快钱”的机会,却养成了部分企业家长期赚“快钱”的思维,而这种思维一定是置他们于破产边缘的重要原因之一。
误把时代给予的红利当成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部分企业开始把“过度投资、多元化扩张”做为他们赚取快钱的捷径。
2、诚信缺失,社会责任意识淡薄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实现企业自我发展的同时,还应当承担对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包含企业对政府的责任、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以及对社会、资源、环境、安全的责任,以及保护弱势群体、支持妇女权益,关心保护儿童、支持公益事业等。
因为诚信缺失、忽视社会责任而付出沉重代价的企业太多了,消费者终究会以“用脚投票”的方式来决定企业的生死。
3、违法成本过低,过度依赖侥幸心理
(1)在资本市场,虽然绝大多数公司都能意识到诚信经营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但仍有众多公司出现了违法失信行为以及财务粉饰的情况。
违法成本与违法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相比过低,是这类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对短期利益的追求、缺乏诚信意识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等都为企业的违法失信行为提供了动机与机会。他们过度依赖侥幸心理,享受着违法带来的“好处”,早已忘记了怎样把业务和管理做好,把文化建设和品牌做好,如何可持续地发展。
(2)在环境保护方面,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环境违法成本平均不及治理成本的10%,不及危害代价的2%。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唯GDP论等原因,有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常常一路绿灯,违法可以比守法得到更多的好处,那么企业肯定就要选择违法,而不会选择守法。
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企业,犹如温室里的花朵,企业没有竞争力,老板没有进取心。当经济危机的寒潮来临,他们毫无招架之力。
三、优化营商环境,企业修炼“内功”是根本
1、用“工匠”精神打造产品
好产品,从来不缺少资本,更不会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尴尬。而没有“工匠”精神,就做不出好产品。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对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好产品永远不缺乏市场。
工匠精神落在企业家层面,可以认为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通过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全面创新,从创新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在获得创新红利之后,继续投入、促进创新,形成良性循环,使产品、企业拥有竞争力。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涌现出大批有胆有识、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但也存在大量缺乏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可以说,企业家精神的下滑,才是经济发展的隐忧所在。
2、牢记使命,让社会放心
经济效益是建立在良好的社会效益之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做一个让社会“放心”的企业,可以帮助企业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内聚力,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形象是企业对外影响力的综合表现,是包括消费者在内的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综合印象,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在市场中的兴衰成败有重大影响。企业形象的好坏在于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同的东西,是企业在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企业要获得成功,在作出决策时,必须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诚信”是企业的胜出之道
“诚信是企业立根之基,诚信是员工立身之本”。人无信不立,业无信必衰。守住了信用,也就守住了企业发展的根本。当年的张瑞敏怒砸“不合格”冰箱,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一种诚信。
诚信是企业的强大竞争力,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当前大多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坍塌。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讲“诚信”的企业,也离不开企业与企业间的“诚信”关系。高质量的诚信体系,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融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企业之间的沟通成本。
在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持续下行期,企业之间的竞争进入了“存量”搏杀的局面,企业经营犹如逆水行舟,凶险万分。作为现代企业,一定要转变思维,唯有修炼好自己的“内功”才是根本,如果还是仅仅依赖于外部环境的改善而不自省,或许下一个倒下的就是你。
参考文献:
1、《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及意义》.百度文库.2017.10
2、《开元财富论坛:聚焦洛阳市营商环境建设》.沙里淘金财经观察.2019.8.8
3、《民风不正,岂能营商》.沙里淘金财经观察.2019.8.30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
Copyright © 2004-2018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