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8年04月23日 17:07:58  来源:中新经纬
 

  作者 王晓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教授、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积极利用外资战略,不断创新外资政策和管理体制、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连续多年成为世界吸收外资大国。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775.6亿元,同比增长7.9%;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652家,同比增长27.8%。实践证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有效组合全球生产、服务、创新要素,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主要方式。目前外资企业数量虽占全国不足3%,但进出口约占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约占1/4、税收约占1/5、吸纳就业约占1/10,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挥外资企业的技术、人才、知识、管理等创新要素优势和技术外溢效应,发挥跨国公司的标杆示范作用,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人才素质、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国际化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推动我国成为全球贸易大国。改革开放之初,在外资带动下,“三来一补”“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主要贸易方式,不仅解决了资金和外汇“双缺口”问题,而且为我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和外汇储备大国奠定了基础。1979年我国外汇储备仅有8.4亿美元;2017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1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1979年我国进出口额仅为454.6亿元;其中出口额211.7亿元,进口额242.9亿元,逆差31.2亿元;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9万亿元;其中出口15.33万亿元,进口12.46万亿元,贸易顺差2.87万亿元。

  第二,促进我国实现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服务业大国的跨越。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演进。我国通过承接跨国公司制造业转移快速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通过引进国外连锁超市、大卖场等新型业态引发了流通业革命,由百货店等传统业态快速形成各种新型业态。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跨国公司研发设计、软件与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咨询、金融等服务业继续向我国转移,带动了国内服务业整体水平、国际竞争力提升和新兴服务业快速成长。

  第三,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企业大量使用国内高管和技术人员,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培训,从而为国内培养了一批国际化人才。许多具有跨国公司工作经历的人员自己创办了企业;许多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高管人员和技术人员早期就职于大众、通用等公司;许多国内软件、研发、设计等企业的高管人员早期也就职于微软、IBM等企业。一些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也曾有加工贸易企业打工的经历。

  第四,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设备和技术进口、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合资企业共同研发、协作企业技术援助等方式带来了技术外溢效应。我国一些企业通过合资之后,逐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仅2017年全国新增外资各类研发中心就超过300家。通过引进FDI的方式来引进技术是改革开放后技术引进的显著特征。

  第五,形成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自贸试验区、边合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一批开放平台。这些平台不仅成为吸收外资的集聚区,也是技术创新的引领区和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目前,我国拥有国家级经开区219个、高新区156个、边境经济合作区16个。继上海自贸试验区之后,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试验区又相继设立,辽宁等7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1+3+7”覆盖东中西部的发展格局。2017年1-9月国家级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进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7.7%和16.7%,已形成20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017年1-11月我国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915.1亿元,占全国的11.4%。边合区和跨境经合区建设不断完善,逐步成为沿边地区开放创新、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主要区域。

  第六,通过不断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开放环境日益优化。2017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分别减少30条和27条限制性措施,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新增139条鼓励外商投资条目。这些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外商在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领域和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活力。(中新经纬APP)

  【专家简介】王晓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教授,《全球化》副总编。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北京邮电大学大学教授、福建师大教授、兰州财大教授、商务部服务贸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责编:晴天)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