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监管部门强监管去杠杆的决心并未动摇,它们正在逐步推进穿透式监管落地。据《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穿透登记工作的通知》,监管部门要求银行理财产品必须逐层穿透,登记至最底层基础资产和负债信息。随着穿透式监管逐步推进,底层资产和违规加杠杆行为将无处藏身。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网站刊登的该篇通知要求,对于银行理财资金购买各类资产管理计划和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签订委托投资协议的方式进行投资的情况,必须通过理财登记系统对底层基础资产或负债进行登记。一上市城商行高管表示,差不多从4月中下旬开始,银行理财产品登记,以及一些非标转标资产登记审查就变得非常严格了,底层资产看不清的项目直接就给拒回来,现在相当于是正式发文明确了。
根据该通知,银行要遵循分层登记原则,先登记理财产品首次投资的各类资产管理计划和协议委外信息,再登记其持有的所有底层基础资产和负债信息,不得省略资产管理计划和协议委外而直接登记底层信息。
该通知称,“对于多层嵌套情况,也须按照逐层穿透原则登记至最底层基础资产和负债信息”。
通知还要求,登记底层基础资产及负债时必须以整个资产管理计划或协议委外在登记日期的实际规模为单位,不得少登或按理财资金投资比例拆分登记;不得漏登或主观不登底层负债;不得为逃避穿透登记的监管要求故意将资产管理计划和协议委外登记为其他债券、其他货币市场工具等资产类别。
同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原则上应从资产管理机构处获取底层基础资产和负债信息,也可利用托管机构为其提供底层信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要求资产管理机构或托管机构在提供底层信息时加盖单位公章或部门章,做到有据可依、便于查证。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还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切实履行自身投资管理职责,建立健全理财信息登记质量责任制,加强对合作机构提供的底层基础资产和负债信息的自主核查,避免在登记信息中出现持仓资产实际已到期、总量规模与底层加总规模偏差过大等各类错误,确保登记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