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隔成“3间房” 阳台厨房都住人,记者调查民房违规改造群租现象

2025年08月04日 11:42:19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小区的一套普通民房内,记者看到,原本宽敞的客厅被隔断成三间房,每间房内摆放着一张大床,床与床之间用置物架隔开,形成了一个“床位密集型”的居住空间。除了客厅,阳台也被改造成了一个临时床位,一张约1米宽的床铺被放置在阳台上,俨然成了另一个“房间”。整个空间仅剩一条“L”形通道供人走动,空间逼仄,生活条件极为简陋。

  据房东王娇(化名)介绍,她将两套房屋出租后,又作为“二房东”对外出租,通过隔断客厅和阳台的方式,将原本几十平方米的空间分割成多个床位,以获取更高的租金收益。目前,客厅内的三个床位每天租金为100元,而阳台上的床位则为60元一天。如果全部出租,一个月的收入可达10800元。

  这种“隔断式”群租现象并非个例。记者了解到,许多租客为了节省开支,选择入住此类非正规的群租房,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安全隐患。例如,由于多人同时用电,导致电路跳闸断电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厨房、卫生间等非居住空间被改造成卧室,不仅违反了《住房租赁条例》的相关规定,也给租客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住房租赁条例》明确规定,厨房、卫生间、阳台、过道、地下储藏室、车库等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用于居住。然而,现实中仍有不少房东为了经济利益,无视这些规定,擅自改造房屋结构,将非居住空间转化为居住空间,甚至将厨房上锁,导致燃气公司无法及时检查,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赵秀池指出,该规定增加了出租方的违法成本,要求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避免违规出租。同时,对于承租方而言,这一规定也有利于其选择合规房源,避免租用非居住空间和群租房,从而保障自身权益。

  北京市物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毕文强则认为,《住房租赁条例》的实施,对出租方而言,直接压缩了通过违规改造牟利的空间,倒逼其回归合规经营。对于承租方而言,这意味着基本居住尊严的保障,避免陷入“阳台蜗居”“十人群租”等安全隐患。

  为了加强监管,赵秀池建议,监管部门可通过信息平台、信用体系建设、定期检查等手段加强监管,确保执法落到实处。同时,可以建立有奖热线举报电话,完善租赁信息平台的房源发布管理,加强房源备案管理和合同管理,通过信用体系建设,使合规出租方在税收、融资方面得到优惠等手段,实现有效监管。

  毕文强呼吁,落实《住房租赁条例》该条规定需创新监管机制,特别是建立动态监管机制,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租赁备案平台,要求出租方上传房源实景照片与户型图,通过AI图像识别自动筛查违规改造。还要实行信用惩戒联动,将违规出租纳入个人征信,限制其房产交易、贷款等金融活动。

  近年来,北京市也在积极治理违法群租房现象。2015年6月,北京市一个月内查处了3063户、10206间违法群租房,共容纳2.6万名流动人口。首都综治办联合市公安局、北京市住建委和市工商局公布了对违法群租房的摸排进展,并欢迎市民举报,对核实的举报人给予50至200元的奖励。

  尽管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但群租现象依然屡禁不止。一些房东为了追求利润,仍然选择将房屋进行违规改造,甚至将客厅、阳台、厨房等空间全部用于出租,导致居住环境恶劣,安全隐患突出。因此,只有通过法律手段和技术创新,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这一现象,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