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至29日,北京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其中北部山区成为降雨的主要区域。据北京市气象台数据显示,本轮降雨过程已持续7天,累计降水量达到210.4毫米,其中密云区、怀柔区和平谷区等山区的降水量尤为突出。密云区平均降水量高达366.6毫米,局地最大降水量甚至达到573.5毫米,刷新了历史记录。
此次强降雨不仅降雨量大,而且持续时间长,26日至28日连续出现3小时累计降雨量超过180毫米的极端情况,造成山洪频发、地质灾害频发。据密云区委书记余卫国介绍,此次降雨过程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降雨时间长,长达7天;二是降雨总量大,全区平均降水量达366.6毫米;三是连续发生极端强对流天气,破坏性极大。
强降雨导致北京市多个区域发生严重内涝,道路、电力、通信设施受损严重。截至7月28日24时,全市共转移安置受灾群众5万余人,其中密云、怀柔和房山三个区的转移人数最多。此外,丰沙铁路因暴雨发生严重水害,经过71小时的奋战,铁路线路终于恢复通行。
在救援过程中,消防、武警等救援力量迅速响应,全力开展搜救和抢险工作。例如,在丰台区王佐镇瓦窑村,消防员成功救出被困的两名老人,其中包括一名怀胎9月的孕妇和4名儿童。最小的儿童年仅6岁,消防员背起儿童前进,确保其安全转移。此外,丰沙铁路沿线的塌方、山体滑坡等险情也得到了及时处置。
专家指出,此次强降雨主要受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交汇的影响,形成准静止锋等天气系统,导致持续降水。同时,山区地形对降雨的抬升作用加剧了降水强度,形成了“列车效应”,使得降雨集中在北部山区。这种类型的降雨与2018年7月的强降雨类似,属于典型的暖区暴雨,没有明显的冷空气影响。
为应对此次强降雨带来的风险,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提醒市民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避免前往河道、山区等危险区域。同时,相关部门已采取多项措施,包括调整公交线路、加强交通疏导、保障电力通信畅通等,以确保市民生活秩序稳定。
尽管此次强降雨给北京带来了严重的灾害,但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团结的精神。正如一位消防员在救援现场所说:“我们不怕困难,只要能救出更多人,再苦再累也值得。”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
Copyright © 2004-2025 Cn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网资讯中心 版权所有 |
![]() |
京ICP备05004402号-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