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河北特大暴雨河南却严重干旱,气候异常背后隐藏何种原因?

2025年07月29日 11:48:38  来源:综合
 

  近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极端的天气现象:河北省多地遭遇特大暴雨,引发山洪、内涝和地质灾害,而千里之外的河南省则陷入严重的干旱困境。这种“旱涝急转”的极端天气,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也引发了人们对气候变化和气象规律的深刻反思。

  从7月24日起,河北省保定、承德、廊坊等地连续遭遇强降雨袭击,局部地区甚至出现特大暴雨。据河北省气象台数据显示,7月24日至25日,河北省平均降水量高达34.7毫米,其中易县仁义庄单日降雨量达到448.7毫米,创下了历史极值。强降雨引发了山洪暴发,北易水河河水猛涨,部分桥梁被冲毁,道路中断,村民被困楼顶,房屋被淹,损失惨重。与此同时,涿州市也因城市内涝导致多条道路交通瘫痪,救援力量迅速展开行动。

  相比之下,河南省的旱情却愈演愈烈。根据河南省气候中心发布的数据,自5月以来,河南省降雨量较多年平均值减少了70%以上,截至6月12日,全省因旱不能播种的面积已达323万亩。进入7月后,旱情进一步加剧,淮河流域成为“干旱核心”,尤其是豫东、皖北一带,降水量极低,甚至与南疆盆地不相上下。以商丘虞城县为例,截至7月28日,今年累计降水量仅为171.5毫米,远低于历年同期平均水平。这种极端干旱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还导致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居民生活用水也受到严重影响。

  为何会出现如此极端的天气现象?专家指出,这与当前大气环流的阶段性异常密切相关。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北,使得华北北部成为主雨带区域,而河南、安徽等省则被“雨水绕过”,处于降水空窗期。此外,北方干热气团的扩张,也抑制了南部湿润气流的深入,导致雨带无法有效向南延展。这种环流配置的异常,使得部分地区暴雨频发,而另一些地区则长期干旱,形成鲜明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旱涝急转”的现象并非个例。早在2024年6月,河南省就曾遭遇严重干旱,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75%,部分地区的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超过60天。而2023年7月,河南也曾出现类似情况,当时全省平均降雨量仅为90.2毫米,是1951年以来的最低记录。这些数据表明,河南的干旱问题具有周期性,且近年来愈发频繁。

  面对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在河北,应急管理部紧急调拨了2.3万件救灾物资,包括折叠床、毛巾被、毛毯等,以支持受灾群众的安置和救助工作。而在河南,水利部门启动了干旱防御应急响应,加大水库下泄流量,保障抗旱用水需求。此外,农民们也在积极应对干旱,通过抢水灌溉、人工干预等方式,努力减少损失。

  然而,专家提醒,这种极端天气现象的频发,不仅与短期气候波动有关,也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区域性极端事件频率上升密切相关。副热带高压的异常稳定、海温变化对台风路径的影响,都在改变我们对季风和降水的传统认知。因此,未来如何更好地预测和应对这类极端天气,已成为气象部门和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河北特大暴雨与河南严重干旱的并存,揭示了当前我国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面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能力,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同时也要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长期影响,推动可持续发展。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