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员谈6名学生溺亡:救援到得太晚,企业未对潜在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和防范

2025年07月26日 19:20:55  来源:综合
 

  2025年7月23日上午10时20分左右,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在参观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时,因格栅板突然脱落,6名学生和1名带队教师坠入下方的浮选槽,不幸溺亡。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也暴露出企业在安全管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据现场工作人员描述,事故发生后,他们第一时间按下浮选机急停开关,并通知中控室停车,同时疏散师生撤离到安全区域。然而,由于浮选槽内矿浆密度高达水的1.5倍以上,且含有腐蚀性药剂和高速旋转的叶轮,一旦坠入,人体会在极短时间内失去行动能力,甚至窒息死亡。校内知情人士透露,浮选槽内的环境极其危险,落水者通常在1分钟内就无法自救。因此,尽管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但最终仍未能挽救6名学生的生命。

  从坠落至被救出,整个过程耗时长达2小时20分钟。第一名人员被救出的时间是12时01分,最后一名人员被救出的时间是12时40分。对此,有专业人士指出,浮选槽内根本不存在“黄金四分钟”的救援机会,更何况救援队伍到达现场时已经过去了38分钟。这表明,企业在事故发生前并未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也未对潜在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和防范。

  此次事故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长期安全管理漏洞积累的结果。涉事企业曾承诺实现“零事故”安全目标,但此次事件却暴露了其在安全管理上的严重不足。此外,校方在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生产场地时,也未能充分履行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的责任。一些学生表示,进入工厂前虽然进行了安全培训,但并未真正掌握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遇难学生中,有一名是该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学生,他阳光帅气,对生活充满热情,还有一位女朋友。他的离去不仅让家人悲痛欲绝,也让同学们感到震惊和惋惜。遇难学生家属明确表示,当前唯一的诉求是“还原真相,不让相关责任人逃脱责任”。目前,内蒙古已成立“7·23”事故调查组,对事件进行全面调查。

  从法律角度来看,涉事企业可能面临民事、行政及刑事责任三重追责。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涉事公司作为选矿厂的管理人,若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需承担侵权责任。而在《安全生产法》和《刑法》中,涉事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也可能因违反安全管理规定而受到严厉处罚。

  此次事件再次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专家指出,类似的悲剧不应只是一句口号,而应成为企业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只有通过严格的制度执行和有效的监管,才能真正保障每一位参与者的安全。

  东北大学6名学生溺亡的悲剧,是一次对生命安全的深刻警示。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在组织实践活动时都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唯有如此,才能避免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责编:东 华)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