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报幼儿血铅异常:6人被批捕,17人接受调查

2025年07月20日 22:55:33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近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发生一起涉及多名幼儿血铅异常的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央视新闻客户端7月20日发布的官方通报,该事件已初步查明,涉事幼儿园违规使用添加剂,导致部分幼儿血铅超标。目前,已有6人因涉嫌违法被批捕,另有17人接受立案审查调查。

  据通报显示,此次事件源于群众举报,天水市市场监管局和公安分局于7月1日接到反映后迅速介入调查。联合工作组随即开展流调溯源、医疗保障及调查处置工作。目前,对血铅异常幼儿的医治、营养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调查发现,甘肃省疾控中心在此次血铅检测任务中存在严重问题。具体包括:对重大任务重视不足,质控体系不完善,应急检测技术评估不充分,检测操作不规范;对生物样品检测方法在精密度、准确度等关键指标方面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要求;未对本次血铅样本检测的方法有效性、数据合理性、原始记录、质控措施、报告数据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开展血铅检测任务前,未对人员能力经验、质控样品、新建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充分评估,也未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如样品加标、平行测量、异常值复测等。

  此外,涉事幼儿园负责人已被立案侦查,相关部门监管责任也将被严肃追责。此次事件暴露出在食品安全监管、公共卫生检测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漏洞,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整改。

  从历史案例来看,类似因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并不罕见。例如,2016年,韩国艺人“太白”因网售假美白针被批捕;2019年,昆明警方破获利用售货机“一元嗨购”进行非法赌博的案件,6名嫌疑人被批捕。这些事件反映出,无论是在食品领域还是其他行业,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都将面临法律的严惩。

  此次甘肃幼儿血铅事件不仅是一起公共卫生事件,更是一次对政府监管体系和司法执行能力的考验。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其职责在于通过对犯罪行为的控诉,实现对警察侦查权和法官审判权的双重监督,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因此,此次事件中检察机关的介入和批捕行动,体现了其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重要作用。

  从事件的发展过程来看,从接到举报到启动调查,再到公布初步调查结果,整个过程体现了政府部门对公众健康问题的高度敏感和快速反应能力。然而,调查结果也反映出在某些环节上仍存在不足,如检测流程的规范性、监管责任的落实等,这些问题需要在后续工作中加以改进。

  此次事件还提醒我们,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任何可能危害儿童健康的因素都应受到严格监管。同时,家长和社会各界也应提高警惕,积极参与监督,共同守护儿童的健康成长环境。

  甘肃幼儿血铅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交叉领域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揭示了当前在相关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也凸显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中的重要作用。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责编:东 华)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京ICP备05004402号-6